依稀记得以前上学那会,我们所有要学的东西大部分都要求记住甚至是背诵,有些内容到现在还记忆深刻,虽然不知道对生活有什么帮助,但总感觉没有白度。
以前读书古诗还有几篇经典的内容章节很多都要求背诵,所以慢慢养成了看书也极度想要记住的感觉,如果没有记住好像看着就没有意义一样;可能这也是现在人看不进书的一个原因吧,他觉得看了就忘记好,那把时间发费在这上面有什么意义呢,其实我以前也有过这种顾虑,甚至一度是为了看书而看书,既然记不住那就看快点,所以很多时候心思都没有在内容上面。
这段时间看书因为会跟人分享下,慢慢的会去品味里面的内容,特别是你在分享的过程中,你会去思考这些问题的深层次;我们经常会说看书阅读就相当于一个资深大咖在给你分享他自己的人生经历跟感悟,而且对方还不会有任何的不耐烦,甚至当你有事或者不想听的时候,你随时可以暂停,这是一种多么好的获取别人经验的知识来源呀,而且收费还特别便宜,甚至可以说是免费,因为大部分书城,只要你想看,都可以做到不收费就现场去吸取里面的知识。
这段时间看书的心得也让我认识到不要去追求记住以及快,因为掌握以及运用它是需要时间的,并且行为上的改变也是一个过程,你给自己输送太多的表面知识是很难真正让自己吸收的,所以我也在想,针对自己最有效的吸收方式到底是什么,比如学到一个观点是不是可以停下来先想想怎么运用到生活中,以及怎么分享给别人,因为分享确实是会得到一种内心的愉悦,同时也是再次加深自己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
所以用才是我们看书的目的,如果没有用出来,所有的阅读都是毫无价值,对于好的观点跟内容在我们看了一遍之后,其实是可以连续多看几遍,因为我们每天要记的事情太多,很容易把事情给忘记,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觉得别人分享的一些东西很简单,为什么自己一时半会想不起来呢,就是因为我们人大脑里面的知识如果不去运用,是会慢慢遗忘,当然在潜意识中还是会留下一点印记,当我们在不经意间再次接收到这些信息的时候,我们就会自动从大脑里面提取出以前的东西,这就是印记给我们的帮助,所以不要说看了没用,最少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我们的印记,当然印记的深浅,在于我们对这块内容的加深,比如多看几遍,比如多分享给别人,比如运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都是对我们有效的帮助。
所以看书时不需要强制自己去记住,但需要刻意去练习自己分享以及怎么跟自己的生活产生链接,意思就是在我们认为看到一些有用或者应该改变的内容的时候我们应该想想怎么用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