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人生设计在童年》的思考
终于读完了《人生设计在童年》这本书,我是花了三天两夜的所有空闲时间逐字逐句地读完的。这两晚都读到深夜还全无睡意,是自己强迫自己睡下的,因为怕影响第二天的工作。白天,只要是空堂,我就会捧读,简直达到了痴迷的程度。惹得同事好奇,以为是“奇书”,学生惊讶,以为我是在看悬疑小说。
这是一本讲述中西合璧的教育的成功个案,是一本讲述父亲成功培养女儿的家教经。和多年前看过的《哈佛女孩》一样,也讲述的是一个哈佛女孩的成长的故事,但这本书和别的书不一样,它犹如一个月光魔盒深深地吸引着我。然而吸引我的并非是哈佛女孩那耀眼的光环,也并非是她那惹我们眼馋的智商。深深吸引我的是高教授的教育理念,这个成功的教育案例后面值得我们去思考的东西!
究竟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完美的教育?中西合璧?
无可厚非中国的教育体制和西方的教育体制是完全不同的,当然,这是根据本国的国情而定的,各有各的利弊。美国“放羊式”的基础教育蓄积了孩子的创造力,给予了孩子更多的培养综合素质的空间,所以美国能涌现出大量的高素质人才,但对孩子的成长也有些负面的影响,过分的自由造成道德的缺失,也正是美国政府头疼的事情,所以他们也在改革,试图寻求更好的教育模式。然而,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的教育其实并非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和轻松,孩子的压力并非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小,相反,他们承受的压力远远超过了中国的孩子,尤其是高中阶段的教育。只不同的是,他们能自主地接受压力,变压力为动力主动学习,而中国的孩子必须要靠老师灌才能完成学业。然而灌的结果当然就是遏制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学习的过程苦不堪言!高教授很聪明:他把美国放羊式的基础教育与中国的传统教育进行了有机融合,用美国人的教育理念对孩子从小进行了人生规划和培养,整个过程是让人热血沸腾的,也是成功的!我在想,这何尝不应该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呢?
所有的中国人都看到了这一点!所以有人提出了学习西方教育,学习美国教育!
于是,中国的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学生放下沉重的书包,逃离题海,开始了所谓的素质教育!于是,不允许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大量开展课外活动,开展兴趣活动。其实这些是对的,学生应该接受这样的多姿多彩的教育内容,但遗憾的是,我们把素质教育简单地理解为:会唱几首歌,会画几张画,会做几个手工……..抓素质教育的结果是只有少数有点特长的孩子受惠了,而大多数的孩子连基础知识也没能掌握,成了课改之初的牺牲品。我们看看高教授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大量的阅读和不断写作论文是美国教育最值得称颂的部分。写作不单纯是文字、论点、论据的合成,让学生沉浸在‘文山书海’里。它是糅合了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文化修养、伦理道德于一体的批判性思维的研究工作,是全面的‘人文教育’、‘素质教育’和‘政治思想教育’。这是一种扎扎实实的素质教育!”读了这段话,现在再来回首我们当初的素质教育,真的感觉到当初的荒诞和可笑,这应该中西合璧最初的笑话!
的确,后来有人发现了这样的改革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于是把目光转向了课堂!
美国的小学初中的课堂是宽松而民主的,他们的班上每个班只有6到26人,他们的上课自由而松散,老师只是当个主持人而已,只需要抛出几个问题,其余的全部交给学生自由讨论,自由交流,自由学习!于是,中国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并推广得轰轰烈烈。刹那间,中国的课堂由沉寂变得热闹,而且热闹非凡!赞扬之声不绝于耳,讨论之声一浪高过一浪,教室一片哗然!大家以为,课堂热闹了,孩子的个性就得到充分的彰显了,孩子就有了足够的发展空间了。结果专家们又发现:课堂看似热热闹闹,但课堂的实效性却大打折扣,学生不但没有真正学会合作与探究,反而是人云亦云,滥竽充数,显得异常浮躁!我们依然没把西方教育的精髓真正学到手,学生脱离了教师的轨道就寸步难行!我们还是失败了!因为我们没有抓住素质教育的根本,没有真正理解美国人眼里的素质教育,胡乱改革,只能失败!
现在专家们又在呼吁:有效课堂!
但什么才是有效的课堂呢?怎么样才能达到课堂的有效呢?我们依然是模糊的,专家也还是在摸着石头过河。我能够理解,任何一项改革都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也是需要探索过程的,但是,这种盲目的教育探索而用几代人作为代价,无疑会危急到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和未来!前途堪忧!
中国的教育现状人人都看得清清楚楚,个个都忧心忡忡,但是中国教育的出路究竟在哪里?什么才应该是我们追求的教育?我们却真的糊里糊涂,作为教育工作者,这是一种悲哀,我渴望着真的有一天,经过无数教育工作者和非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能探索出一条真正属于中国的教育之路!
从《人生设计在童年》这本书中我们是否能够得到一些启示?让我们去真正理解素质教育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