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班级读书交流会,我们十一到十四班,也就是C大班的200位学员一起,参与的还有我们导读课的教授。
毕竟是第一次,为了让我们更清晰流程,班主任提前就把相关注意事项发到了群里:提前20分钟到达会场做好准备,确定抽签顺序。主持人简单开场并宣读交流会流程和注意事项;抽取学员评委;抽取分享学员并现场随机抽题。我们四个班,分享的时候一共安排四轮,也就是第一批学员分享结束后再去抽取第二批分享学员;专家点评。
毕竟是随机抽取发言人、随机抽取交流题目,即使提前我们也对相关思考题进行了准备,但还是毕竟是第一次,毕竟有要求不准拿稿子、手机,全程脱稿,所以大家都很重视本次的读书交流,都提前做了充足的准备。即使这样,当我们坐在会场的时候,心里还是既兴奋又紧张的。
先抽取的是评委,按照班级顺序每班抽取两人,等他们八个人就坐,就开始了我们交流环节的随机人员抽取,一轮一班一名学员。看着大屏幕上的名字闪烁,有好几次我都看到了自己的名字,但是让我失望的是,一次也没中奖,难免有些小失望。因为根据规则,我想尽早完成自己两次的分享,这样以后的学习压力会小一些。不过凡事都有两面性,这样也好,有压力才会有动力,才能让我更加好好学习不是?
整个班级读书交流会下来,感觉事先还是高估了它的难度,五分钟的分享,还是不至于冷场的吧!不过也有个别学员紧张的,这个也理解,毕竟我们分享面对的群体性质在这儿。当然优秀的、侃侃而谈的人更多。
临近结束,看导读专家对本次活动也是很满意的,我都有些期待下次的读书分享交流活动了。
又记:
昨天上午听了一场刘志军教授的讲座《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研究与实践》。刘教授从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的背景和意义,综合素质评价政策演变,综合素质评价是什么,综合素质评价怎么做四个方面分别进行了解读。
本次讲座让我对综合素质评价也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刘教授强调,育人是目的,评价只是手段,我们一定要做好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真正让评价发生、发挥作用。他还告诉我们,在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学生是评价的主体,教师是学生活动的协助者、成长记录的研究者、学生成长变化的指引者。同时这项工作也是教师常规化、常态性教书育人工作的综合性体现。所以我们要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开展综合素质评价,通过多元的评价方式,借助开放的评价过程,在对话互动中着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中小学校日常开展的综合素质评价要特别注意:以课内外活动为基础,以过程性写实记录为载体,强调学生评价主体作用,注重评价的育人功能,尤其提醒的是这项工作是一种形成性评价,要关注过程,而非结果。
具体流程应该是:制定校本化实施方案——开展活动(日常开展的综合素质评价)——写实记录(客观记录和感悟记录,实施主体是学生,教师不宜替代;记录要有代表性,不必面面俱到)——展示交流(个人展示、同学互评、教师点评)——期末总结(自我描述、同学评语、教师评语)。
在数字化发展的今天,综合素质评价对学生的创新意识、思维与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怎样充分利用并开发相关数字资源,开展相关的活动,做好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真的是值得我们好好去思考的一项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