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学校保卫科又多了几位“不速之客”。办公室正中间站着一位皮肤黝黑的高大男生,看起来十五六岁的样子。脸上写满了不屑,眼睛斜斜的看着上方,一条腿稍向前,另一条腿带着全身有节奏的抖动着。
旁边一男生个子矮小,耷拉着脑袋,偶尔斜眼看一下旁边的同伴,两人相视一笑,心里似乎又多了一份力量。矮个子男生的妈妈,愁容满面,百无聊赖地站在走廊上,静静地等待事情的处理结果。看样子,不止一次为孩子的事跑学校了。
靠窗站着的是受欺负的小男生,脸上挂满了泪水。旁边的父亲心疼的看着他,不停地追问:有没有哪里疼痛?小男孩泣不成声,心里说不出的委屈与害怕。
终于,男孩爸爸走到两男生面前问到:“你们为什么要打他?”高大男生瞟了他一眼,头一撇:“打死了他么?”
旁边的所有人既惊讶又愤怒,一个犯错的孩子,在面对当事人时,还能如此理直气壮地认为自己没错,原因居然是,对方又没死!
这不禁让我想起去年湖南沅江12岁男孩弑母,面对外界的质疑声也是如此淡定。「为什么要杀你妈妈?」「妈妈不好,我就是恨她。」「你把你妈妈杀了,你认为错了没有?」「错了……但是我又没杀别人,我杀的是我妈妈。」「那以后怎么办?」「学校不可能不让我上学吧?」
是什么让曾经天使般的孩子,变成了可怕的恶魔?!
追根溯源,我们发现两位孩子的童年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父母缺席。
在孩子最需要疼爱关心,需要陪伴呵护的时候,自己最亲近的父母却不在。在孩子习惯了用自己冷漠的方式处理生活,叛逆地对待世界的时候,父母又强势地挤进孩子的世界。
然而此时,孩子已经对世界充满了敌意。
听说那个高个子男生去年因敲诈,休了半年学。后来又因偷抢,又进了一次公安局。每次进去,都是公安人员送到家里。原本应该配合教育的父母,因为害怕丢脸,不知道躲到哪里去了。
可是,生活告诉我们,你所做的,你欠下的,时间都会用另一种方式还给你。世界正在惩罚那些忽略孩子的父母们。
心理学武志红说,没有哪一个孩子不渴望爱,不渴望被关注。每一个孩子都期待从自己最亲近的人那里,获得认同感和归属感。
当这种需要被满足时,孩子的心理处于被接纳的状态。此时,孩子对别人也会更友好。当自己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就会产生各种不当的行为来博得他人的关注,用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所以,陪伴是治愈叛逆最好的良药。全身心的陪伴,是让孩子走向优秀与成功的法宝。
那么该怎么做才是高质量的陪伴呢?
与孩子做亲子游戏。
宝宝平日生活节奏稳定,接触的人变化不大。而亲子游戏,能让宝宝体验到与平时不同的环境,接触新事物,打开思维新世界,并能增进亲子之间的情感。
与孩子一起亲子阅读。
亲子阅读可以增加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感情。父母平时工作忙,陪孩子的时间有限,每天抽出一点时间和孩子一起读书,在父母温柔的声音中孩子会感受到父母浓浓的爱意,有益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带孩子走出去,拥抱大自然。
经常带孩子到大自然中走走看看,有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例如,多看绿色,对视力有益;植物树木茂盛的地方,是天然氧吧,利于心利于脑;大自然中没有一件雷同的事物,丰富有趣的自然可以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关心孩子的内心感受。
父母多关注孩子的内心感受,呵护孩子的童心,不要让功利、浮躁、无味的教育,伤害孩子对学习、对生活的求索之心。
接纳孩子身上的缺点,并与孩子一起面对困难。
孩子的成长需要正能量,正能量充足的孩子前进的力量足,易于接受父母的指导和教育。不管孩子身上有多少缺点,我们都要无条件的接纳,并用心地去帮助孩子变得更好。
那样,即使是“顽劣”的孩子,若被无条件的接纳,也会健康茁壮成长。
所以,让我们都放下手中的手机,放慢我们生活的节奏,俯下身子耐心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愿我们做父母的都能走进孩子的内心,愿我们的孩子都能在父母的关怀下幸福快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