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
五一劳动节来到了我们身边
有人出游
有人奔忙
有人宅在家
不妨跟随罐罐的脚步
一起来体会出现在古诗中的
劳动人民生活和田园风光
1.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宋代: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译文
初夏时节,梅子金黄,杏子肥美,麦穗扬着白花,油菜花已落得差不多了,正在结籽。
夏天日长,篱笆外没有行人来往穿行,原来是因为农人都在田间忙碌,只有那蜻蜓和蝴蝶在翩翩飞舞。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
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浅浅几笔就勾勒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可谓有花有果,有色有形。
诗的第三句“日长篱落无人过”,从侧面反映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人早出晚归,日头又长,因而白天很少见到行人。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动中有静,显得愈发宁静安然。
诗人简介
范成大素有文名,尤工于诗。其诗风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
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2.
归园田居·其三
魏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译文
我在南山下种了豆子,地里野草茂盛而豆苗稀疏。
清晨早起下地锄草,等到夜幕降临时才披着月光回家。
山径狭长,草木丛生,夜间的露水沾湿了我的衣裳。
衣衫被沾湿并不可惜,只愿不违背归隐的心意。
赏析
陶诗于平淡中见写意。
“带月荷锄归”为虚,不妨想象这样的画面:月影绰绰,诗人肩扛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衣衫上不知何时沾染了几滴露珠儿。
“种豆南山下”平淡之语,则为写实。前实后虚,虚实相衬,全诗正是在这种平淡与幽美、虚景与实景中展现出柔和美好的意境。
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本诗就是其中的第三首。这也是该诗的创作背景。
诗人简介
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 ,世称靖节先生,是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3.
悯农·其二
唐代: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译文
盛夏正午,烈日当空,农民仍在田间劳作,豆大的汗珠渗进禾苗生长的泥土里。
又有谁知道我们碗中的饭食,每一颗每一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赏析
这首诗的语言通俗质朴,吟诵起来朗朗上口,在民间广为流传。诗人借助对形象的描述和议论,来揭示生活中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民以食为天。
诗的前后联系紧密,顺理成章。没有前面两句的描述,后面两句议论就显得空泛。反之,没有后面的议论,前面的描述也就还停留在表面,意义也就没有这样深刻了。
诗人简介
李绅生于唐大历七年,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之一。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佚。著有《悯农》诗两首,脍灸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
4.
乡村四月
宋代: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译文
山陵与原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交相辉映。如烟似雾的蒙蒙细雨中,杜鹃正在一声声啼鸣。
乡村的四月正是最忙的时候,农人刚刚结束了蚕桑的活又要开始种田插秧了。
赏析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
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初夏时水乡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
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与繁忙。
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
整首诗语言明快,格调轻松,形象鲜明,读来朗朗上口,给人留下简单美好却深刻的印象。它把自然之美和劳动之美和谐地统一在画面里,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也使读者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劳动的乐趣。
诗人简介
翁卷,字续古,一字灵舒,南宋诗人。工诗,为“永嘉四灵”之一。生平未仕,以诗游士大夫间。
5.
江上渔者
宋代: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译文
江上来来往往的船只上,游人只喜爱味道鲜美的鲈鱼。
你看那一叶小小的渔舟,正时隐时现在涛涛风浪里。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所见所感之作。他在饮酒品鱼、观赏江景时看到风浪中起伏的渔船,由此联想到渔民捕鱼的艰辛与危险,情动而辞发,创作出言浅意深的《江上渔者》。
全诗无华丽词藻,无斧迹凿痕,以平常的语言表现平常的人、事、物,却产生了不平常的艺术效果。通过反映渔民劳作的艰苦,希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诗人简介
范仲淹,北宋时期名臣,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
其文学成就突出,所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古代诗人们在创作的时候,劳动人民的生活场景是重要的灵感和素材之一。
从古诗的一字一句中,我们似乎能看到农人劳作的辛勤背影,发现田园风光的绮丽与静谧,更能体会背后的岁月变迁、时光流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