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乍起,墨绿渐逝,落叶漫漫。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近来总听身居北方的友人感叹秋天的短暂,还未好好欣赏,便已须臾而过。比之于北上“萧萧落叶送残秋”的萧瑟景象,金陵的秋天才渐入佳境。
秋天是怀旧的季节。阳光的午后,懒懒的不想动。打开留声机,坐在藤椅上,聆听古老的旋律在木樨的清香里徐徐的展开。有人说,听歌就是在听故事。初闻不知曲中意,再闻已是曲终人。曲终人散梦已醒,何必再寻梦中人。人生的每个阶段感悟都不同,不同的年龄听的歌曲也不同。其实,歌一直都在,曲也一直都在,只是这些年的纷扰沉浮,让最初的感动渐渐堆积了厚厚的尘埃,而今再拂拭,回归最初的,简单的,那份触动。
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秋色迷人,总引诱得人想往外跑,在家里坐守不住。是故趁着周末的闲暇时光,带上书本与茶具,效仿古人,寻一处僻静的林下,席地而坐。事实上,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并不能专注。潺潺的溪流声,雀鸟的啼叫声,微风拂过的树叶,斑驳在草地上的阳光......都能摇动心神。然而心中并无懊恼,反为恬静欢喜所占据。干脆丢下书,躺在草地上,以落叶为毯,以秋光为被,闲看庭前落花,望天空云卷云舒。
树叶落尽,书里无尽。犹记得孩提时与奶奶在公园里采树叶做书签的童趣。叶子夹在书里,纸墨也浸染了秋的韵味,似乎这样就可以锁住时间,让美景蔓延。童年的快乐总是那么易得,一片片干瘪的树叶也可以让自己高兴好几天。儿时不懂草木有灵的道理,也不知珍惜何解。现在行走在公园里,即使看见喜爱的花草也不忍采之,只待它们自然凋零时,才小心翼翼的摘下,或是在落叶堆里捡拾自己喜欢的形状和中意的颜色,把它们挂在夕阳照着的墙上,重温简单美好的小幸福。
一直以来,都很喜欢亲近大自然。因为草木,才能让受伤的心得到安慰。因为在山林间,才能找到一份俗世的宁静。最喜唐人王维的诗,“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他的诗清新空灵,草木皆禅,读罢甚觉心思澄明,不禁萌生出依山而居的想法。
佛说,前世的因,为今生的果,今世的因,亦为来世的果。也许,我前世就隐居于山水环绕的密林中,以草木山石为伴,以花鸟烟云为友,焚香读经书,烹茶观落日。今生无法过着闲云野鹤的日子,只愿不辜负每一次在自然间的行走,于茂密的山林中,见证万物生长之衰荣,感悟四季更迭之轮回,诠释生命与自然之感应,洗尽铅华,淡定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