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被书本封面内的这段话吸引了:“你是否知道,你本人比任何玩具都更让孩子喜欢和着迷呢?孩子并不需要智力玩具或者电视节目,他们需要的是你!他们真正看重的是和你在一起的快乐时光,他们需要被重视,需要和父母建立一生的亲密关系!”
你觉得自己跟孩子是怎样的关系呢?有的家长会把孩子当朋友相处,可以随意的交谈。而有些家长则认为自己是长辈,孩子就应该听她的,需要尊重她才可以。而我的妈妈就是这样的,每次我跟她开玩笑,或者稍微大一点声音跟她说话,她就会认为我不尊重她,在她面前没大没小。所以有一段时间里我不敢结婚,不敢生小孩。因为我觉得自己不知道怎么管教孩子,我害怕孩子长大了也会责怪我。
当孩子真正的到来时,我查阅大量的育儿书籍,就是想要找到正确教养孩子的方法。而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后悔没有早一点遇到它。
在书中的一开始就讲到了教育孩子的几个误区:第一种是控制型父母
就是总是对孩子说不,总是说这个不许做,那个不许动,并且大声的指责孩子。
这一类父母会导致孩子没有安全感,并且这样的孩子在长大之后最容易叛逆,因为他终于找到机会反抗了,他会抓住一切可以放纵的机会。
第二种就是放任型父母
就是孩子做什么都表现出很无奈,而不去制止孩子不当的行为,放任不管的。
这样的孩子会没有归属感,今后会有成瘾性人格,会对外部的组织产生依赖感,比如加入黑帮组织,吸毒,网瘾等。
第三种就是贿赂型父母
孩子大哭大闹时,这样的父母会说:你如果乖乖不哭的话,我就给你买冰淇淋。他们试图通过贿赂让孩子停止哭闹。
我婆婆总是用这种方法,当我家宝宝不肯让我出门去上班的时候,我婆婆就会说:来,奶奶抱,我带你去吃好吃的。在没看这本书之前我就知道这样不对,但没有过多的去制止她。现在才知道这样长期下去,会让孩子失去做事情的乐趣和动力,她总会依赖外在的奖励。因为我们不可能做每件事情都可以得到外部的认可和奖励。
第四种就是忽略孩子感受型父母
你有没有看到这样一幕:孩子摔了一跤,妈妈远远的站在那里说“不痛,快起来”。直接忽略孩子的感受。
在我家宝宝刚学会走路那会,经常的摔跤。而我也总是对她说:宝贝,坚强,勇敢,自己爬起来。现在想想确实太残忍了,虽然她学会了摔跤之后自己爬起来,同时她也学会了忽略了别人的感受。
第五种就是以消极后果作为惩罚
妈妈让孩子五点回家吃饭,孩子玩到六点才回家吃饭,导致饿肚子,这叫直接后果。而如果因为没有按时完成作业,而惩罚他不能吃冰淇淋,那叫消极后果。
我们要让孩子学会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承担后果,但这个后果是因为事情本身的后果,而不是另外一个跟事情没有关联的后果。
那怎样才叫好的教育呢?那就是情感引导的方法。
它给了我们一个公式:
首先是播下一颗种子;
比如说一家人打算去饭店吃饭,在这的前一天就对孩子说:明天爸爸妈妈带你去外面吃饭哟!你在那里不能大声的说话,不能到处乱跑哟!这些你可以做到吗?然后在去的当天早上再说一遍,在去饭店的路上再说一遍,在到了饭店再说一遍。
第二个步骤就是观察和判断孩子的感受
比如说:妈妈知道你刚刚从凳子上摔下来很痛,你应该吓坏了吧?妈妈在这里,妈妈会一直在这里陪着你。并且拥抱她,让她感受到你是真的了解她此刻的感受。当一个人被理解的时候,她的情绪就不会那么激烈了,慢慢的情绪就会稳定下来。
第三步就是引导孩子提出解决方案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问孩子:宝贝,你觉得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保证以后不从凳子上摔下来呀?让她自己去思考答案。这一步非常的关键,是引导他自己找到解决方案,而不是你告诉他答案。
第四步是在她做对事的时候告诉她“她这样做叫……”
比如我现在在教我家宝贝学会等待,在前期我就会播下一颗种子:宝贝,当我们很想要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而不能立马做的时候,我们就需要等待哟!比如你现在很想吃苹果,但是需要妈妈帮你削完皮才能吃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先乖乖等待哟!不能哭闹哟……那么下一次她在这个时候表现出了等待时,我就会立马告诉她:宝贝,刚刚妈妈跟你说等待,你就立马乖乖站在旁边等妈妈,妈妈很为你娇傲哟!我宝贝学会了等待是不是?
这套方法真的非常有用,因为我最近就在练习用这套方法跟我的宝贝沟通,就得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如果需要熟练的掌握和运用,还需要刻意的去练习才可以。
教育是一门需要长期学习和实践的学科,我们不单要学习和掌握正确的方法,也要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不断地调整,因为每个孩子的性格是不一样的,我们需要根据自己孩子的性格总结出真正适合她的方法。保持终身学习的心态非常的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