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每天晚上都有中国诗词大会,我们也连着看了两个晚上。感觉看得不够过瘾,再多些时间就更好了。
儿子最早接触诗词时应该是一岁多吧,但那时没有计划,每天想起什么就教什么,没有列入必读书目。现在想想有些遗憾。
但好在儿子语感比较好,古文读得朗朗上口,翻译也不错。所以虽说对诗词涉猎不深,却也还能应付几句。但却还是连选手的百分之六七十都做不到。
儿子边看边感慨:“这可得平时多背呢,而且还要有方法。关键是在台上还不能慌,一慌就完蛋。"
我和先生偷偷地交换了一下眼色,看来小家伙也不白看,除了能对诗词有些了解外,还能有自己处理事情的想法。
儿子看得很认真,不时地在本子上写着他不熟悉的句子。有时还边写边提问。
看得出他很用心。
电视播到中间有广告的时候,儿子开始了他的规划。他说:”如果我也要准备参加这个节目,那我就要制定计划。“
”第一、先根据各种形式进行分类。比如,根据气候、节气、自然现象、地理、历史、飞禽走兽、花草树木等等。“
”第二、在第一步分类的基础上再根据作者的朝代进行二次分类。“
”第三、在具体背诵时再将所含信息进行排序。比如含有红字的诗句,分别排出红字打头、红字第二、第三等等以此类推。
”第四、尽量边背诵边找出诗句中能成为的顶针关系的句子,专门摘录下来。“
儿子越说越来劲儿,甚至还有些小激动。我和先生忍着笑,看他继续演讲。儿子并没有发现我们的异常,依然兴致勃勃地观看诗词大会,还不时地对上几句。
我和先生也是边看边感慨,同时不动声色地引导着儿子。
先生不紧不慢地说道:”这可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这全在于日常大量的积累呀!“
”是呀,而且你看这些选手,对大部分说到诗词讲解得头头是道,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这很不简单呀!“我赶忙应和道。
”是呢。“儿子也有所感悟,“我不如他们,我得加油啦!”
“我也需要为我以后的学习做规划啦。"儿子就像是忽然间长大了一样,令我们俩一时无语。
”我也要打有准备的仗。”儿子再次发出感慨。
“妈妈,这样是不是就可以叫厚积薄发。”
“对呀!你也来一次吧!”先生鼓励道。
儿子没有说话,只是点了点头。看完诗词大会便去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