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是个翻译家,有人说“没有他,就没有巴尔扎克在中国”。的确,他翻译的《约翰·克利斯朵夫》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中国人;作为音乐鉴赏家,他写下了对贝多芬、莫扎特和肖邦的赏析;作为文学评论家,他对张爱玲小说的精湛点评,为文学界作出了文本批评深入浅出的典范......
他写给长子傅聪的家信《傅雷家书》出版至今,感动了无数读者,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和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很多父母,当自己的孩子恋爱时,很想给予由衷的指导或建议,却不知如何出口,傅雷的这篇“传授给儿子”,说出了许多父母想对孩子说就没有说出口的话。
亲爱的孩子:
很高兴你有了一个女友,也高兴你现在就告诉我们,让我们有机会多指导你,朋友中数十年悲欢离合的事迹和平时的观察思考,使我们在儿女的终身大事上能比别的父母更有提些意见的条件,帮助你过这一人生的大关。
首先态度和心情要尽可能地冷静。否则观察不会准确。初期交往容易感情冲动,单凭印象,只看见对方的优点,看不出缺点,甚至夸大优点,美化缺点。便是与同性朋友相交也不免如此,对异性更是常有的事。许多青年男女婚前极好,而婚后逐渐相左,甚至反目,往往是这个原因。感情激动时期不仅会耳不聪,目不明,看不清对方;自己也会无意识地只表现好的方面,把缺点隐藏起来。保持冷静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不至于为了谈恋爱而荒废正业,或是影响功课或是浪费时间或是损害健康,或是遇到或大或小的波折时扰乱心情……我一生从来不曾有過“恋爱至上”的看法。“真理至上”“道德至上”“正义至上”这种种都应当作为立身的原则。恋爱不论在如何狂热的高潮阶段也不能侵犯这些原则。朋友也好,妻子也好,爱人也好,一遇到重大关头,与真理、道德、正义等有关的问题,决不让步。
其次,人是最复杂的动物,观察决不可简单化,而要耐心、细致、深入,经过相当的时间,各种不同的事故和场合。处处要把科学的客观精神和大慈大悲的同情心结合起来。对方的优点,要认清是不是真实可靠的,是不是你自己想象出来的,或者是夸大的。对方的缺点,要分得出是否与本质有关。与本质有关的缺点,不能因为其他次要的优点而加以忽视。次要的缺点也得辨别是否能改,是否发展下去会影响品性或日常生活。人人都有缺点,谈恋爱的男女双方都是如此。问题不在于找一个全面落实无缺点的对象,而是要找一个双方缺点都能各自认识,各自承认,愿意逐渐改,同时能彼此容忍的伴侣。
……
交友期间,尽量少送礼物,少花钱;一方面表明你的恋爱观念与物质关系极少牵连;另一方面也是考虑对方。事情主观上固盼望必成,客观方面仍须有万一不成的思想准备。为了避免失恋等的痛苦,这一点“明智”我觉得一开头就应当充分掌握。最好勿把对方作过于肯定的想法,一切听凭自然演变。
总之,一切不能急,越是事关重要,越要心平气和,态度安详,从长考虑,细细观察,力求客观。
……
傅雷 1962年3月8日
这是傅雷对于子女婚姻恋爱的一些观点,写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斗转星移,虽然早已不是傅雷教育孩子的那个时代,但他的观点却依然完全适宜于当今,一点也不落伍于社会。今天重读这篇家信,宛如一个青葱少年面对一位长者,亲切的谆谆话语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使懵懂少年在青春期恋爱的烦恼里,在循循善诱的话语里顿然释怀。
从更广阔的意义上讲,这篇《传授给儿子》的家信是傅雷向世人表达的对人生态度的一种传达,它说的何止是恋爱呢,它可以让我们更多地领受人生哲理,感受傅雷最真诚的人生启迪。
作为中国父母的典范,傅雷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他的两个孩子,教育他们先做人、后成“家”。我们能从一封封的《傅雷家书》中,感受到一位父亲饱含的深情。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一如傅雷曾写给孩子,后来也被用在其墓碑上的那句话一样——“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
教孩子恋爱,是一门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