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饭后锻炼的时候,一段情景突然在脑海里跳出来:
下个学期开学第一天,新学期换来带我们的新老师走进教室,不论走姿还是站姿都非常有气质,是一个很端庄的人。接下来,按部就班的自我介绍,开始上课,每一字、每一句口齿非常清楚,讲起课来音调抑扬顿挫,下面的同学们听得很舒服,简直就是一个中央电视台播音员级别的人物在说话,语言非常书面化,从来没有过一个发音咬字这么标准的老师来给我们上过语文课。大家都如获珍宝,好像这是人生中遇见的最棒的教师,从而对她的印象非常好,甚至开始爱上她上的课。
可一个星期下来,每节语文课都是这样端庄大气,娓娓动听,同学们心中的新奇感已经过去了,于是又开始和别的课一样,上课打瞌睡的打瞌睡,写作业的写作业,甚至还不如别的老师上的课。这是我便开始回想上个学年的语文老师给我们上课的情景,她是个四川籍的老师,普通话什么的都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她的课堂用语非常口语化,我们平时怎么说的她上课也一样说,一个学年下来都没有多少学生厌恶她的课。情景到了这里就结束了,我一路跑着步,一路开始想起来,为什么会这样?
想了想,我觉得原因应该是这样的:作为一个教师,上课说话口音标准当然是好的,但是每节课用语都非常正式,这就难免让下面的学生觉得这个老师好高大上,我们与老师不是一个级别的,从而心中产生了敬仰,甚至是敬畏,感觉自己和她还有一段很长的距离,还差得很远。每次上课怀着非常严谨认真的态度去听她的课,一节课停下来,非常疲惫。一个星期下来,每节课都这么累,从生物上来说已经基本产生了所谓的“条件反射”,一上这个老师的课就觉得这个老师很高大,如同圣人一般,不是你我凡人所能及的。所以这恰恰是当老师最最大的缺陷。
而另一个老师虽然没有前面一位这样为人师表的严谨、专业,但是她有一个做得非常到位的地方就是很接地气。这是老师首先要做到的,跟学生们打成一片。上课的时候很口语化甚至是调侃的语言让人听了觉得,我与老师是并肩齐平的,是同一个等级、零距离的,不是师生关系,更像是哥们儿,那这位老师就已经是一位成功的老师了。做到这一点之后再去考虑上课的时候多严谨。因为在学生眼里,一个离自己很近的哥们儿和一个很遥远的圣人给自己上课,他宁愿选择教得稍微逊色一些的哥们儿,而不会选择教得很好的圣人。
所以一名教师得把自己的身份降低,与同学们平起平坐,就很好。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