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
每个人出生时都是原创,只是后来一个个地成了复制品。因为我们总是在仰望和对比,羡慕别人拥有着的那些我们望尘莫及的东西。
我羡慕过很多人,也幻想着哪一天能成为他们。
学校里认识一个很漂亮的师姐,身上总有一种特别的光环,好像走到哪儿都会是人群中的焦点。记得她是礼仪队的,学习成绩好,班级干部,年级干部,社团干部,晚上还会兼职做家教。毕业后做空姐,朋友圈里会晒的她停留在各个国家的动态。那时候的我,还是三点一线,宿舍,教室,图书馆。后来才懂得,空姐让我们看到的是她美丽的外表和踏足的精彩的世界,背后的奔波和辛酸只有自己懂。
有些人,不管你跟她认识多少年,朝夕相处多长的时间,仍会隔着一道墙。就像满天繁星,肉眼看很近,而实际上每颗星星之间,有着很长的距离。我就有这样一个朋友。跟她并肩走在一起,总显得我黯然失色。一个会打篮球的公认的美女,单单这点,在女人堆里就很出彩了。篮球,我会玩不会打。外貌,学生时代的我习惯了低头走路。那几年我一直在想,如果我跟她一样,该有多好。
02
/
年轻时我想成为任何人,除了我自己。这是出自玛丽和马克思片中的一句台词。
一部特别的粘土动画。它讲述了一个相差将近40岁的两个笔友,玛丽和马克思之间近20年的友情,这样的人物设定很少见到。也是导演的半自传式影片。
玛丽是一个住在墨尔本的有些孤独抑郁的小姑娘,而马克思是一个居住在纽约的肥胖且患有自闭症的44岁犹太人。这两个生活毫无交集的人却通过信,成为了彼此最棒的朋友,他们的友谊持续了20年。
而他们的交流会让你忍不住想起自己。这个世界很疯狂,总有人乱丢烟头,吐出难闻的气味,我们常常没办法选择,但多么庆幸,我还可以选择朋友,而更庆幸的是,我选择了你。
当然,友谊也会有裂痕,即使拥有了爱情友情我们也还是会孤独。孤独的缘由,就像马克思对玛丽说的:“我原谅你,因为你不是完人,而我也一样。”
多少时候,我们没有办法原谅那个不完美的自己。在人群里丢失自己,才会孤独。
03
/
在我们还年轻的时候,我们幻想成为任何一个伟大的人,幻想成为一个被别人喜欢的人,我们愿意成为任何人,除了自己。
读了一篇文章,讲的是年近30的大龄剩女井姐,有一份温饱不愁的工作,在家人认为她需要顺着既定的轨道去完成人生一件接着一件大事时,脱下光鲜亮丽的职业套装,卸下精致的妆容,好心的忠告和不解的声音,背起背包,去了那个草原开阔,牛羊遍地的地方,郎木寺。在那儿,遇到了命中注定的人,收获了成长。两人在甘南郎木寺开了家民宿,一砖一瓦的建起了自己的家园。
她说,做自己,不必活在别人的期待里。不需要比较,不需要一模一样。寻找真实的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04
/
庆幸的是,离开学校生活后的我,开始慢慢地接受不完美,重新认识自己。
这样的一个过程,就像一个你在手捏制陶一样。做得不好了,就重头来过,直到满意为止。而往往对自己都不会百分百满意,但学会的是,在一次次的经历和积累中,让自己更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