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已》的大结局,实在叫人意难平。
前期一直开大的顾佳,结局却扛下了所有,老老实实给许幻山收拾烂摊子。
而另外两个女主的结局,抛开了所有的合理性,“金手指一开,好运自然来”。
钟晓芹,随便写写小日常,立马跻身“白金级别”的大神,轻轻松松拿到百万酬劳。
王漫妮,一气之下辞了工作,没有积蓄,回到老家也不能适应,最终以10万块的留学费用,成功出国。
我们都知道,这样的结局太梦幻。
编剧为了让观众跟着爽一把,也真是煞费苦心了。
1
王漫妮作为原作的第一女主,的确承载了不少小镇女孩的梦想。
有理想,有追求,有干劲。
洁身自好,踏实刻苦。
想过更好的生活,对生活品质有追求。
脱离了父母一辈的庇护,离开了老家的人情网和舒适区,孤身一人,千里奔袭北上广。
这样的女孩,固然有点“理想主义”,但也是可敬的。
至少她信奉的理念,是劳动致富。她不曾想过出卖自己的肉体,也没想过走捷径。
但,她的北上广“逐梦之旅”,到底还是失败了,生活狠狠的给了她一顿毒打。
是她努力的还不够吗?
为了争取客户,不敢跑洗手间,憋出了肾炎都还要死撑,一个人孤零零躺在病床上,还只敢跟父母“报喜不报忧”。
是她的梦想不够现实吗?
从初级销售,晋升高级销售,期待着有朝一日当店长,甚至跻身香港总公司,这不就是一个门店销售员最合理的晋升之路么?
在她身上,我看到了一个小镇女孩的“不安分”,和一个女人的事业心,和进取心。
当她有机会见识到一个新世界时,她愿意走出舒适圈,去看一看,闯一闯,年轻人当有此好奇心,也应当有这样的勇气。
当下这一秒,有多少个“王漫妮”,正在北上广日日过着和她一样的生活,每天挤地铁,在人山人海中奔向工作的孤岛,默默“搬砖”。
她们一边忍受着异乡人的孤独,独自体味着成年女性情感上的空洞无依,一边勇敢逐梦。
2
八年前,王漫妮和母亲有个约定:
30岁之前绝不回家,誓要在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挣下属于自己的一方小天地。
就这样,她和其他970多万外来人口一样,留在了上海,成了一名“沪漂”。
“沪漂”的生活,是繁忙而割裂的。
白天,她衣着挺括,在奢侈品门店,和身价千万甚至上亿的富豪们打交道,手拿几万块一条的裙子,视若寻常。
晚上,坐地铁回到出租屋,累的不想做饭,叫一份20块钱的盒饭,填饱肚子就行。
她想在上海有个家,但到手的工资,刨去房租,置装费,还有寄给父母的生活费,所剩无几。
一边,是老家的父母打电话催她回家相亲,找个踏实的人嫁了。
一边,她的目光都在身价百万以上的成功人士身上停留,寻常的公务员,打工一族,已经入不了她的眼。
她就这样,在自己的追求,和父母的期许之间,装傻,僵持,一直僵持到30岁。
公司的助理@小鱼妹妹说,《三十而已》的三个女主,王漫妮和她最像:
都是从小城镇走出来的,在大城市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期待着美好爱情和婚姻的降临。
同样的,她在本市奋斗了五年以上,也没有属于自己的房子。
房东一句话,她就要把所有的生活琐碎,通通打包,装箱,抱着猫咪,狼狈地投身下一个逼仄的出租房。
——“我特别理解王漫妮,”她说,“我最好能在这里找到一个愿意跟我结婚,有房有车的好男人,我也不想回老家。”
那么,如果有一个财务自由的有钱人,此时此刻向她求爱,会答应吗?
——“不会,”小鱼妹妹说,“我更现实,我不会在意他带我去了几个红酒庄,坐了几次邮轮,可能会更在意他什么时候带我回家见父母,什么时候定下婚期。”
王漫妮的问题,就出在这里。
作为一个“沪漂”,她还不如每集片尾的煎饼摊老板娘踏实。
至少人家每天都在挣钱,却很少花钱,真正实现了“开源节流”。而王漫妮这样的“伪白领”,却过着入不敷出的“精致穷”生活。
“消费主义”和“精致穷”,真的有毒。
王漫妮月收入一万七,却舍得拿7000块出来,在黄浦江边租一套江景房,只因为喜欢它的阳台,方便她时时臆想对岸的贵族生活。
每一季度,她还要买上几双名牌鞋,以求站在富太太们面前,不失体面。
所谓“品质”生活,不过是让这些小镇女孩,在魔都彻底迷失,让她们挣的每一分钱,都在这里通通花光,一分钱也带不走。
3
很多人都说,剧中的王漫妮是很“拧巴”的一个女孩。
她内心拜金,却披着清纯的外衣;她渴望嫁给金龟婿,却口头标榜“爱情至上”。
还不如《欢乐颂》的樊胜美坦白。
顾佳问她,如果梁正贤不是一个财务自由的美籍香港人,她还会不会这么想跟他。
她恼羞成怒,差点和顾佳打起来。
之后,她向钟晓芹坦白:她恼怒顾佳,可能是因为顾佳看穿了她。
她是不是拜金?
当然是。
像樊胜美一样,明明白白的拜金,明明白白的钓金龟婿,不好吗?
她偏不,和老家人一样,她也把“拜金”一词,视为洪水猛兽。
小镇居民朴素的价值观,还深深植根在她的心底。
所以,王漫妮很痛苦。
她一面承受着大上海花花世界的物质冲击,激发出了强烈的欲望。
一方面,她又不想承认自己心动了,有妄想了,还要保持那个清纯、寡欲的样子(因为在老家,那样的女孩才是真正的“好嫁风”)。
那么,“拜金”到底有没有错?
当然没有。
商人逐利,才能推动生产,社会才能进步。
喜欢金钱,物质,早就不是什么原罪。
那她为什么还要反复强调,自己坚持的是爱情?
当然来源于她价值观的割裂。
正如她后来回到老家的样子,简直“里外不是人”:
感情生变,影响了工作,她感觉到被整座城市排挤;回到小镇,她又觉得当地的生活过于贫乏,不够精彩。
大上海留不下来,老家又回不去,她彻底成了精神上的“异乡人”。
这就是九千万“沪漂”,内心的割裂和煎熬。
4
王漫妮到底是个勇敢的女孩。
她长期处在茫然的等待中,等待一个可能永不出现的“王子”,或是升职。可一旦机遇来临,她又能非常敏锐的抓住一切往上爬的机会。
公司给了她一次“邮轮游”,她首先找到了顾佳。
她仔细的打听了上流社会的规矩,听取了升舱的建议(不惜刷爆自己的信用卡),还借走了一件价值不菲的连衣裙。
她想干什么?
只是想美美的坐在行政舱的餐厅看风景么?
不,她穿那么漂亮,就是想去给人看的(虽然她嘴上不承认)。
潜意识里,她就是去让有钱人观赏,挑选,搭讪,发生关系的。
之后的故事,你都知道了。
梁正贤来到酒吧,一眼就看到了王漫妮:
长发飘飘,清纯可人;
穿着贵价的连衣裙,鞋底却贴着保护胶;
看似云淡风轻,全身却写满了“快看我”以及“来泡我”。
这不正是梁正贤的下酒菜么?
他只要拿出用惯了的伎俩,撩两下,王漫妮就上钩了,像早就圈在浅水区的鱼。
和梁正贤在一起后,王漫妮最直观的感觉,就是和曾经高攀不起的顾佳,缩小了差距。
她终于能在闺蜜们面前侃侃而谈,聊梁正贤带她去参加的品酒会,画展,向她们展示梁正贤给她买的车,手链。
如果说梁正贤是个小人,一开始就骗了王漫妮,隐瞒自己在香港有固定女友的事实,倒不如说,王漫妮在他面前,自动卸载了自己的耳聪目明,对他的一切可疑之处,都视而不见。
像梁正贤这样的有钱公子,财务自由,有大把的时间挥霍,日常就是享受生活,怎么会没有女伴?
王漫妮不敢问。
她怕一问,就戳穿了“王子”的假象,她还不想醒来。
直到梁正贤对她说“不婚”。
5
梁正贤的不婚态度,是有迹可循的。
一说到将来,梁正贤就打岔,诱导她“享受当下”,不要去想那么多。
王漫妮不是不懂。
她抱着不切实际的幻想,想着自己或许能改变他,或许能领着他走向婚姻的终点站。
她太高估自己的影响力了,也太小看“富人”了。
“富人”之所以能聚集大量的财富,皆因为他们对未来有非常清晰的规划,且非常重视“投入产出比”。
如果说,婚姻是男女双方合资成立一家公司,那么梁正贤拿出的,除了自己,还有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
而王漫妮,只能拿出自己日渐衰老的身体,和虚无缥缈的“爱”,以及一大堆关于奢侈品的奇怪知识点(?)和推销的能力(?)。
这些对一个大富豪的婚姻生活,能有什么助益呢?
如果他们两个真的结合了,除了为梁正贤“精准扶贫”的精神鼓掌,对他本人,和他的财富来说,又何其不平等!
再说说王漫妮老家,她“看不上”的那个小城镇的公务员。
至少人家生活无忧,对象不愁,是大妈们心目中的“理想笋盘”。
王漫妮,一个大城市败退回来的大龄女销售员,在婚恋市场又能有什么好价码呢?
可怜,她还在做着“灰姑娘”的美梦,期待着她梦想中的婚礼如期举行。
她的理想,是“空手套白狼”:
只要往金龟婿身边一站,他的房子,车子,财产……一切的一切,就都归她享用。她要过上理想中的,买买买的豪门阔太生活。
王漫妮的妈妈,说过一句话:
你就是被这份工作给害的。
的确。
她天天泡在奢侈品店,看多了富人们一掷千金的消费,就以为自己也能和他们并肩了。
她想实现阶级飞跃,但是却没有足够的筹码在手。
结语
王漫妮最后的出国留学,更像是编剧给“贫民窟女孩”编织的一个美梦。
就像TVB的肥皂剧,主角遇到情感不顺,工作压力,总是要出国透透气。
说起来像是在家门口坐一趟公交车那么简单。
醒醒吧。
小镇姑娘的逐梦之路,当然艰难。
但是见过了世面,再放低姿态,回到生活,更难。
如果你还在北上广拼搏,且行且进步,那我为你喝彩;如果你坚持不下去了,回到老家,踏实生活,我也会为你鼓掌。
人最难战胜的,是自己心里的执念。
只要你战胜了,你就赢了。
甜橙CC:
谈谈情,说说爱,写普通人的奇妙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