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傍晚我答应儿子,他吃了晚饭就给他买一个零食,结果他要吃汉堡,还是夜市小摊上的汉堡。
买了之后,先生便说那汉堡摊上的味道不好闻,我知道他的意思,按我的想法,不会带小朋友吃小摊上的肉食。
他说了这句话,我心中有不忿,回了一句:“那要问他奶奶,为什么要带他来吃第一个?”
他答:“吃了第一个以后便要一直吃吗?”
我回:“我一直在带他吃吗?”
有了争执的意味,幸而他不似从前的嘴毒,没再继续,此事便停了。
入睡前,我想起曾经带孩子的经历,我带孩子的所有困扰便如同这个汉堡一般。
如果你不想要孩子做的,不管是坏习惯或者坏癖好,尽量就不要有第一次。(此基于我们家小朋友不是那种习惯尝试新鲜事物的人,哪怕他主动提起,第一次也很好拒绝和说服)
如果有了第一次,他一旦有了念想,就不是一下能断绝的,只能是慢慢引导,如果太过直硬的拒绝,只会让他越想得到。所以他念久了要吃我内心非常不愿意的汉堡,我偶尔也是会满足他的。
所以,我对于给他买汉堡这件事本身是拒绝的,我不是圣人,虽然不会责怪,但是对带他吃汉堡的婆婆心里是有怨怼的。
我已经有些烦了,先生还在一旁添油加醋,好像无形中在指责我害孩子一样,他不仅没有理解,还加深了我的焦虑。
无数的这种事得出的结果便是孤独,带孩子的孤独。
首先,没有人真正帮得上我,我没有怨任何人,因为孩子是我自己生的,毕竟是我的责任。如果痛苦有人理解,我想也是一种幸福。
第二,别人能理解你,就像知己一样,这件事本身就是可遇不可求的,不能强求。
然而,带孩子的理念得不到尊重,家里每个人有每个人都想法,但如果你需要别人帮助,也只能接受,我能做的也只有自己带的时候尽自己的力。
所以孩子虽然吃了汉堡,我其实并没有权力责怪婆婆,(发生了不合自己理念的事)我只能尽量引导孩子。
如果已经发生了,平静接受,慢慢改正便是了。
第三,没有帮助,没有理解,再加上指责。无异于雪上加霜。
毋庸置疑,男人是这个社会的既得利益者,一旦有了指责,不管他的有意还是无意,投射在女人心中的印象是——我不是一个合格的女人(包括妻子、母亲)。
从而女人自己都会怀疑自己,我是不是…………
从前的自己,便是陷入这样一个怪圈,只要孩子有一点风吹草动,周围有很多声音,就会慢慢怀疑自己,觉得自己很孤单,活成一座孤岛。
后来看了书,关注的大V的公众号,通过写作梳理,我才慢慢走出来。
从后往回推,便看到此事的逻辑漏洞。
第三步,别人指责你,不管是任何人(包括且不仅限于父母、孩子、丈夫\妻子)。但是没有实实在在的帮你,那就是废话。
《做时间的朋友》一书中说:同一个原因,可以得出两个完全相反的结果。
我因此得出的结论便是:所有对你说教的人,无形中是用所谓的道理,来达成他要的结果。
所以我不再轻易相信任何人的道理,不经思索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最最最重要的是大部分给你说道理的人,连他自己都做不到,竟跑还有脸说别人?
结论就是,还真有,当我从自己的小家走出来的时候,发现世界上大部分的人都是如此,世界如此可笑。
有了这一层,既然我都不对别人能帮我抱任何期待,那有什么好痛苦的呢?
但是我们还有可以做的事,不管是对婆婆,还是对丈夫,都可以真切的交流这件事,(发生了什么,结果是什么,我的感受是什么,以后可以怎么做)。
至于结果,不啰嗦,不抱怨,不指责,就事论事,没有任何人有义务为你改变。
表达出来,而不是指责别人没有理解你,体谅你。
像个大人一样,成年的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