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段时间有个词很火叫做病毒式营销,一只心里有疑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直到看到了这本书叫做《疯传》,副标题是让你的产品、思想、行为像病毒一样入侵。
这本书主要讲了:要想做出好的营销方案,实现“疯传”的效果,可以在产品设计和产品营销过程中考虑融入以下六种元素,分别是“社交货币”、“公共性”、“实用价值”、“诱因”、“情绪”和“故事”。
根据作者的研究成果,想要产品能够流行起来,就需要在产品的设计中加入“社交货币”。社交货币就是支持社交活动的媒介,也就是能为人与人之间交流互动提供话题和谈资。从具体的操作来说,可以让自己的产品包含以下三种要素:与众不同的设计,公共场合的高辨识度,还有解决用户问题的实用性。
新闻想要传播,需要与众不同。同样,一件产品能让使用者变得与众不同,产品连同使用者本身,就会是一个新闻源,从而引发传播。
所谓与众不同,就是要求产品能够提供区分,打造人与人之间的不同体验。比如苹果的iOS系统,完全不同于其他。
另一种“区分”,是在产品的使用者中划分人群,打造差异化服务。比如贵宾卡,头等舱等等。这种类似“特权”的专属服务同样可以成为话题,引发大家的讨论和传播。
公共场合的高辨识度,也就是“公共性”原则。就是产品在公共场合能够轻易被认出来。不然做的再好,别人也不知道,更别说引发传播了。
举个例子,苹果手机后盖的显眼的苹果标志,特斯拉的鹰翼门。目的就是增加产品的公共可视性,让人们可以轻松的在一堆车里认出特斯拉。
除了提高公共场合的辨识度之外,还有一点就是需要频繁的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比如脑白金的广告。
确保产品的实用性。产品不能只哗众取宠,更重要的是要有能解决问题的实用性。因为我们天生就抵触无用的信息,对于无用的信息,我们不仅不愿意传播,甚至不愿意记录。原因很简单,这些无用的信息会污染我们在朋友中的形象,是对自己朋友圈的污染。
比如一分钟学画眼线,十分钟看懂中国等等,通过数字列举,用最直白的表述向用户强调产品的实用性。
好的产品更要配合好的营销思路。可以说,一个优秀的营销方案,可以大大提升产品的传播范围和知名度。在营销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三个技巧:
试着将产品与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场景关联起来。一件事经常出现在脑海里,因为看到了一个相关联的物品,书中将这种引起关联思维的因素称之为“诱因”。在营销方案中,尝试把产品与生活中经常出现的“诱因”做关联,可以提高产品被提及的频率,更容易被人们讨论和传播。
书中举了奇巧巧克力的例子。还有个例子,脑白金的广告,把产品和送礼这个场景联系起来。说到送礼,就会想到脑白金。
利用大家的情绪来传播。利用文字来唤醒读者的情绪,是营销中常用的经典技巧。很多人应该都见过“不转不是中国人”之类的标题。它就是在利用大家的情绪进行传播。
因此在设计营销文案时,可以注入一些对人们行为有高唤醒的情绪因素。比如幽默、愤怒、敬畏、紧张等。广告有看点,大家看完也就更愿意传播和分享。
用故事的形式来传递信息。相比于直白的信息,大脑更容易记住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所以人们更愿意听故事。就像很少有人能说清特洛伊战争的过程,但特洛伊木马的故事家喻户晓。
想要营销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内容整合进一个故事里,通过故事来传播我们想传达的内容。比如益达的广告。
故事能提供一个包装,不像广告那么直接,让人厌烦,反而让人乐于接受。当然,在讲故事时,要时刻提醒自己,故事的目的是为了传播产品信息,所以产品利益一定要与故事紧密结合,防止传播过程中产品信息遗失。
读后感:这是一本关于产品营销的工具书,也是一本基础读物。供我们了解和参考怎样让产品变流行。
当然,也揭露了一些人性的弱点。比如炫耀。项羽曾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谁知之?”好的产品就是可以让人一眼认出来。希望每个人都能像好的产品一样被人一眼认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