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三天,办公室的忙碌逐渐消停下来,部门小伙伴得空闲聊一些日常。几个小朋友说到了健身。
健身达人L说自己每天雷打不动的一小时器械或者有氧运动,如果中午忙起来没空锻炼,晚上和上中班的闺女好言商量后,必定在跑步机上补上落下的运动量,否则觉都睡不好,小伙S则保持着每天半小时快步走,半小时马步桩的刚柔相宜的节奏。姑娘F的鬼步舞跳得不错,长期担任社区舞蹈队领舞,没等我说起自己的瑜伽经,同事们就对瑜伽的感悟发表各自见地。L说:很多女生练器械后,都要做拉伸扭转,不然肌肉过于膨胀不好看。F说:常练瑜伽的人气质娴静,给人感觉很舒服。S继续:瑜伽很多体式与马步桩练习的效果差不多,讲究下盘稳定,气血通畅。
恩,这些达人们所言都对。于我,瑜伽带来的意义也是在五年的习练中一点一滴参悟出来:
1、保护自己,不拼体式。
我在初练瑜伽阶段,尤其是韵律较快的流瑜伽时,非常羡慕那些将体式做得花样迭出、流畅娴熟的伽人们,总是急切向往自己在短时间内摆出一个个集力量与柔韧于一体的造型。
我逐渐意识到自己在练习过程中内心的浮躁,带之动作的浅尝辄止,不计对错,就为了不知道向谁证明看似我行的造型。直到后来固定了几个自己认可的瑜伽老师,不论男女老少,他们传达的理念一致:循序渐进,一点点挖掘自己的极限。做那个对的自己。这是保护自己的最好方式。
每一个弯腰、延展、拉伸、后撤、下蹲、扭转都是与自己身体的对话:你辛苦了,请让我替你舒展归位,做回孩提时代骨正筋柔的自己。
2、钝感力,渐渐与我靠近。
作为一个从极度重男轻女原生家庭仓狂出逃的我,在跨国公司度过了自己职业塑形期的黄金年代。看似干练、麻利、自信的我间歇性心神不定地与另一个自卑、胆怯、不停追逐安全感的真实的自己过招较量。
我在各个能被自己看到的或大或小场所都明示了管理情绪,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自己很容易被各类负面情绪侵扰:憋屈、沮丧、失落、恐惧、焦急、愤懑、难过...。记得一位瑜伽老师对我说:你在束角式与蜻蜓式中与自己多待一会儿,你会感到大腿内侧酸痛难耐,那是你的身体对你的抗议,不过不用怕,稳定呼吸,先出体式再进去,一步步把不好的情绪交给大地,她有能力去吸收转化,你只管释放就好。
天知道我是怎样一点点克服如撕裂般的疼痛,直到可以比较舒展的进入体式并享受那种痛并快乐的渐进层次的拉伸。与之相伴的,当之前面临的纷扰境遇再次出现,我会尽量平静地思考:我做错什么了么?没有,丢掉。有,如何应对?然后着手去做。做完即放手。
3、当下禅,小确幸。
我是在罗大伦老师的文章中了解到当下禅这个词,简直不能再赞同。一心一时多用、一脑一时多思这种行为模式曾经无谓耗费了我太多心力、精力、气血。
爬楼梯想着两个方案的PPT构思、吃午饭挂念着小朋友培优班作业、和家中老人聊天考虑着出差几日衣食住行...,脑海中各类事务无时不刻交织在一块儿费力运转着,而真的需要解决问题时,专注力、深度思考力却大不如前,越不如越焦虑,越焦虑越发散。
是瑜伽不经意间将我引入当下禅的状态。先是在练习某个体式中,可以聚焦这个体式的一举一动不再分神。然后,在下一个体式继续保持专注,接下来,在半场瑜伽练习、全场瑜伽练习都可以逐步做到两耳不闻窗外事,心心念念只瑜伽。
而这种效果也慢慢渗入到我的生活、工作中。吃饭就专注眼前的饭菜、细嚼慢咽,阅读就把自己代入书本中,不再惦记过去、现在、将来还需要去做些什么。身心就像渐渐褪去一层厚厚的角质层,体会到松快的轻盈。
4、不断延伸自己承受边界的广度与深度。
在肩颈瑜伽中,几个体式需要同时较强刺激颈部、肩部、斜方肌、上臂、腰部,虽然教练要求我们瑜伽时保持微笑,但初次习练的我几乎是眼泪顷刻而出,一旁的教练要求我深深吸气缓缓吐气,把呼吸带到最疼痛的部位,一边冷静地辅助我把动作做到位,她说:通则不痛这个道理你们都懂,所以去做就好了,结束之后你们会感激自己的坚持。就这样,一次次加深,有反复、惧怕、纠结,可我的身体如实反馈我:这些动作结束后,她很柔软自在、神清气爽。
我很笃信中国传统养生医人之道,中医、太极、站桩、打坐...,这些与瑜伽、冥想习练的硬核同样大道至简:少欲知足、向内求索、固本强基、做好自己。而我还有一点点执念,认为长期习练瑜伽对女生的塑形有不错的效果。
她就如同我的闺中密友,时刻提醒自己:沉肩坠肘、展胸挺背、腿脚发力、护腰提臀,我知道这时候的我是一个舒适自信的我,是一个正确美好的我。感恩瑜伽,我们一齐惺惺相惜地伴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