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随着《欢乐颂》的热播,里面樊胜美式家庭出身的姑娘成为了众多男士择偶标准中忌讳的一项,个个男士们在挑伴侣时的标准也默契发生变化,悄然多了这么一条:要么是家庭独女,要么是姐妹俩的家庭,就是不能上有哥哥,或下有弟弟,就担心女方是个“伏地魔”。虽然,《欢乐颂》两部热播非常,笔者却没有很多时间去认真地追完两部剧,但是对于一些男士的这种奇葩标准,笔者表示不敢苟同。每个人的出身不能自己选择,是否有兄弟还是姐妹也不是自己说了算,难道那些有哥有弟的姑娘们就应该被排挤在外吗?出生在有兄弟的家庭里的姑娘们不乏名门望族。
民国时的张幼仪和徐志摩结婚时,她家世显赫,兄弟姐妹十二人。二哥张嘉森在日本留学时与梁启超结为挚友,回国后担任《时事新报》总编,还是段祺瑞内阁国际政务评议会书记长和冯国璋总统府秘书长。四哥张公权二十八岁即出任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副经理,是上海金融界的实力派。
为了让她嫁得风光体面,在夫家获得足够的地位与重视,她的娘家人用心良苦,特地派人去欧洲采办嫁妆,陪嫁丰厚得令人咋舌,光是家具就多到连一节火车车厢都塞不下,是她神通广大的六哥安排驳船从上海送到海宁硖石。
至于徐志摩,不过是硖石首富徐申如的儿子,想拜梁启超为师,还要通过显贵的大舅子牵线搭桥。
只是很可惜最后还是和徐志摩离婚了,所有的努力都无法让他爱她,哪怕只是微乎其微的一点点。 而导致她婚姻不幸的并不是她家族兄长,而是徐志摩对她的不爱,甚至拳脚相向。
以此为例,并不是说她家族显赫还不是有着不幸的婚姻 ,笔者想说明的是,不是所有家里有哥哥或弟弟的姑娘都是你们口中的“扶弟魔”,或许强大的小舅子大舅哥会成为你事业上强劲的助力。
笔者的一个闺蜜家有哥哥一枚。闺蜜25岁结婚和老公创业开公司的时候,闺蜜的哥哥还是单身,甚至连女朋友都没有。然就在自己的妹妹妹夫创业初期需要他帮忙的时候,哥哥二话不说撸起袖子就去帮忙,跑前跑后,不计薪酬,而等妹妹妹夫的公司运作正常后悄然退出,并说“不去给妹妹添麻烦。”
那时候闺蜜的在农村父母也是利用农家闲时一起过去帮女儿女婿的忙,出钱出力。也是在女儿女婿的公司步入正轨时选择不打扰。后来每当女儿女婿说要给二老钱时,二老总是说“我们现在还能动,所以不用你们管,过好你们自己的小家庭就好了。你们过得好,就是对我们最大的孝顺”
闺蜜后来生了孩子,孩子的爷爷奶奶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太利索,没法帮忙,而公司离不开人,所以只好把孩子交给外公外婆带,后来闺蜜孩子三岁上幼儿园后,哥哥也结婚生子,小夫妻俩虽然生活不是特别好,也有遇到困难时,但俩人都很有默契表示“有困难自己想办法解决,妹妹妹夫创业不易,不能随意打扰他们的生活”
闺蜜夫妻俩公司经营不错,结婚7年,先后生了仨孩子,有儿有女,生活幸福,后来闺蜜父母在镇上买了商品房时,闺蜜的老公主动出钱装修,同时也资助闺蜜的哥哥嫂子在街上开了服装店。每年过年,总是轮流陪双方父母一起过年,给双方父母该有的孝顺一点都没少。闺蜜的公公婆婆虽然上了年纪,但是很明理,多次跟闺蜜说“你的爸妈也不容易,不仅帮你们做事,还要帮你们带孩子。我们老了帮不到你们什么了,你们有空回来看看就行,也多回你爸妈那边去走走看看,做人要知道感恩,不能厚此薄彼。只要你们和孩子们都好好的,我们二老就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