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做 B端产品的设计过程中,列表可能是用得最多的页面了。B 端产品的特点是对列表的操作会很频繁,尤其是对列表数据的筛选,那么列表的筛选都有哪些好的交互形式呢?本篇我们就来对比3种不同的列表筛选形式。
第1种:普通但简单
我们先来看最为常见的列表筛选形式,那就是在列表顶部放置一个筛选表单区,所有筛选都通过表单操作完成。考虑筛选表单可能占据太多的垂直方向空间,影响列表数据的可视范围,通常最多只展示1-2行表单,更多的筛选需要通过展开操作来进行。下面是具体的交互过程原型动图。
这种筛选的优点是技术实现简单,符合大多数列表的交互习惯;缺点是如果筛选项过多的话展开会占据比较大的垂直方向空间,导致列表数据可视区域高度比较小,而B 端产品往往使用频次高的列表会有比较多的筛选项。
第2种:表头+表单组合筛选
这种方式将部分筛选放在了表头,通常是选项类的筛选会放在表头。这种交互和 Excel 的数据筛选习惯是一致的,因此对于财务类人员来说比较友好,同时部分筛选移到了表头,也节省了筛选区的空间,因此是一种不错的选择。缺点嘛,就是技术实现难度稍微大那么一点,不过也不是那么难(应对技术的金句:这个需求很简单,好多产品都实现了)。下面是这种筛选方式的具体的交互动图。
第3种:常用+高级筛选
先说一下,这种交互形式是我偶然接触到一个做 HR SaaS 软件看到的,当时觉得挺新颖的。这家筛选的理念是遵循了“米勒法则”。
米勒法则,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类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有限度的。根据米勒(Miller,1956)的分析,人脑处理信息有一个魔法数字7(正负2)的限制,也就是说,人的大脑最多同时处理5到9个信息(chunks)。原因是短期记忆储存空间的限制,超过9个信息团,将会使得大脑出现错误的概率大大提高。
他们将常用的几个筛选项在顶部简化为一个个下拉表单形式,以节省空间,然后再通过一个高级筛选入口满足复杂条件的筛选。下面是具体的交互动图。
这种方式最大的好处是节省了筛选区的空间,使得筛选区一行就能放得下。大部分情况下,使用基础的筛选项即可满足筛选需求,而高级筛选又能够满足低频的复杂筛选需求。缺点的话,就是输入类的筛选需要点开后才可以输入,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操作的步骤。当然,技术上的复杂度也不低,弹层比较多,而且高级筛选需要和普通筛选的数据做联动处理。
如何选择?
说实话,这三种筛选形式都可以用在实际的产品设计中,不存在特别的优劣之分,可以根据自身产品的用户群体特征进行选择。
对于筛选表单不多的,可以使用第1种(如果B 端客户的显示器屏幕比较小那么不推荐);
对于财务类产品,那么表头筛选会是首选,比较财务人员和 Excel 打交道比较多,这种方式他们上手起来很轻松;
第3种方式,个人觉得比较适合客户群体相对年轻化的产品,比较首次使用还是需要有个适应过程,但是适应后体验感还是挺不错的,而且产品形式容易标准化。
总结
本篇介绍了三种列表的筛选形式,可以看到,不管哪种交互形式其实都是站在使用者角度去考虑的,只是不同的交互有不同的考虑细节。这也是 B 端产品经理的一个基本的要求,那就是要弄清楚客户员工具体的使用环境(如显示器尺寸、色差)和使用习惯,然后再来确定产品的具体交互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