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今天的单向历,3月最后一天,上面写了这样一句话:“一瞬间的犹豫,有时会完全改变一个人以后的人生。”刚好契合我的感叹,转眼为期21天的振源私房课已接近尾声,回头看,最庆幸的是,当时用了小虎分享的、也是振源老师讲的“先把背包扔过墙”理论,一咬牙一闭眼,先报了名。
过去的20天,可能是这辈子学习强度最大的一段时间。高考复习没有、考专四专八没有、准备托福GRE也没有。每天鸡血鸡汤轮流上,晚上看书写作业到2、3点,早晨定闹钟7点起来继续写作业,提交作业打卡抢排名(想参加的小伙伴不要怕,不是所有人都这样,我是因为时间管理做得不够好,白天零散时间没有利用好)。但不觉得辛苦,反而是很兴奋。最开始的一段时间,我麻麻总是旁敲侧击地想知道我到底在干嘛,担心我是进了什么洗脑的组织。我给麻麻看了书单的书,她才放下心来。我的欢宝,在这期间,也学我看书的样子,自己去书架拿上书,坐在我旁边安静的看,有时候一看也能看半小时。我想,这就是书中说的“场”吧!
这次学习的经历,在我的一生中,只是非常短的一小段,但它就像一颗小小的种子,在这个春天埋进了命运的土壤里。最终它也许会长成参天大树,也可能会沉睡休眠。决定两种不同结果的,是结课后,我们能否做到知行合一。这其实是最难的。
1.关于规则到底是用来遵守还是打破的。这在之前上的一个财富智慧的课程上,老师让我们思考过,一直无解。因为在我的世界观中,默认的规则就是用来遵守的。而现实生活中,我也确实看到了很多人借由打破规则,成就了自己或他人。带着这个疑问,我在这次课程中也进行了验证。因为每天的“高效输出”作业是限制字数的(这个也是给我触动很大的一个点,稍后写),但这几本书的知识密度真是非常高,以至于几乎每次的心得,字数都超限。有一天实在是删减不下去,就去研究作业提交的规则,发现只写了“少于500字”,算无效。暗自窃喜,不用再费劲精简语言了。后来辅导员宝棠提醒我,我还拿这个规则说事,心理暗自窃喜--台词是:“你们不知道我发现Bug了吧!”然后才知道,超字数确实是可以,作业有效,但是每天“最佳输出”的评奖就不能参加了。一下子我就颓了,因为我还是很在意这个荣誉的。然后只能硬着头皮说,“我就要任性一次!”这次经历后,我又多了一条感悟,就是规则也是冰山,大多数人连水面的规则都看不到全貌,更别说水下的庞然规模了。可以挑战规则,也要做好心理准备,挑战失败后要承担什么样的后果。
2.再说上面说的“限制”。开始两次作业时,还愤愤的想,这个作业又上限又下限的,想怎样嘛!但遵守规则写了两天后,不由得赞叹这个设计。看很多同学,尤其是字数超限的同学的作业,不说内容,错别字还是有的。我也一样。但是有了字数限制,就不得不回头删减,这本身就是一次check。在精简语言的过程中,又进一步锻炼了语言的复述概括能力。这也是在参加私房课之前,我写的目标--高效总结。虽然还需要继续锻炼,但这真的是一个很好的方式。然后我就发现,无论是在写字的过程中,还是日常语言交流,自己说了太多“废话”。这造成的效果就是网络上说的“有些人一开口,就让人失去了兴趣。”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修正且修出成果的,但这一点已经提到了意识层面,起码有了改善的可能。所以,在随后的用语过程中,会很在意,自己说的话,有多少是废话,可以怎样优化。
3.“你需要一场胜利!”这是我在19年人生最低谷的时候,我闺蜜跟我说的一句话。随后我进入了保险行业,进入了大都会。但平常如我,身处周围高手如云的环境,感觉全世界的保险精英都在这家公司,或者说,怎么这家公司都是精英,而就我这样普通?我遭受的打击更大了。但是这次私房课给我了我信心,在众多大咖中,我的作业获得了9次的最佳输出奖,还有“先锋奖”6次。这些肯定,让我找到了久违的胜利的滋味。也许对于那些大咖,真的不算什么。但与我,真的是一次次的点燃,一次次的发现。都说“因为看见,所以相信”,和“因为相信,所以看见”是不一样的人,成就不一样的人生。很难说我到底是哪一个行列的,至少,我对自己有了信心。同学中有很多加我的微信,给了我很多正面的赞扬和鼓励。我就像幼儿园拿了小红花的小孩子一样,跟我的妈妈显摆,跟我的小闺女欢欢显摆。她们也跟我一样的高兴。要知道,在这样实用主义为王的社会,有多少妈妈会问:“有啥用啊?!”我感谢我的妈妈和女儿,她们眼睛里的光,也给了我希望。
4.“闭环”。这不是个陌生词,甚至都不是个时髦词了。因为已经出现在公众视野好多年,但我却从没有认真对待过这个词,或者说,这件事。也知道,靠谱的人,做事情都是讲求闭环的。还是那句--知行合一是最难的。但这次课程中,从开始报名、面试、拉群、发书单,到看书,写作业、交作业,颁奖,到实战,还有这最后的复盘,完整的一个大闭环套着数个小闭环,开始让我养成了关注闭环的习惯,也试着将这个思维植入习惯。这样,才算打完整场战役,享受到胜利的甜蜜。
5.最后,就是在一次次接受知识的洗礼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的渺小,但也意识到,接纳自己,才能帮助自己长大。这曾一度成为困扰我的问题,也因此我结束了和心理咨询师的合作。因为我认为从学术上--“接纳自我”和“自我改变”--这两者的关系应该是有明确答案的。巧的是,这次的书单中,真的有这样一本书,给了我答案。也许很多人不会觉得这是个问题,但它对我很重要。书中说:“真正的问题不在于要不要对自己提高要求,而在于高要求的背后,究竟是你对自己的厌恶,还是(“我可以做的更好”的)爱和期待。只有后一种情感才能触动改变的力量。”你看,古语说的没错:书中自有黄金屋……而且,书,可以set you free给你自由!
我相信,带着这些感触,未来的人生是已经悄然改变了的。想起了以前读过的一首诗:The Road Not Taken,在这里分享给你。愿安好,愿晴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