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余器乐培训市场在近几年也发生的明显的变化:曾经出现过的以集体课,小班教学为主,学生人数众多的培训机构逐渐消失,代之以许多个别课授课的小型机构和个人教学。社会上学习乐器的人数减少,使得办班授课的器乐教学失去了生源的支持,家庭经济条件的提高也使得家长能够接受个别授课的经济负担。还有大量艺术专业大学生的毕业,增加了教师人数,同时也增加了低端教学的竞争强度。
业余器乐培训中的趋同现象也越发明显:大多数学生选择了钢琴、古筝,其次是小提琴、二胡、长笛、单簧管,这是学习人数最为集中的几样乐器,其他很多乐器的学生人数都不多,比如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双簧管、大管、小号、圆号、长号、大号、竹笛、唢呐、笙、杨琴、琵琶、中阮、打击乐等等。
当前业余器乐学习的普遍现象是:
首先,学生总人数稍有下降,在对通过素质教育升学失去希望之后,大多数家长还是愿意为自己的孩子培养一些基本的艺术素养,所以初级阶段器乐学习的人数虽然比以前减少,但幅度并不大;同时由于市场上提供教学服务的机构和个人的增多,所以器乐学生变得更加分散,现在很难见到大班或小班集体课教学的机构,一对一个性化教学成为竞争的主流。
其次,业余器乐学生的技术水准普遍下降。在1995-2005那段业余器乐培训的黄金十年中,学习热情高、坚持时间长,使得很多学生达到了相当优秀的专业水准。现在的学生很难坚持到初中,即使初中还在坚持上琴课的学生,也很少能够保证正常的课时和练习强度,所以适龄琴童的整体技术水准较黄金十年有明显得下降。这里用“技术水准”而不是“艺术水准”是因为,技术是表达艺术的基本工具,没有良好的技术基础,艺术表达也就无从谈起。
在每年的高中乐团特长生招生考试中,就能明显看出这种变化。热门乐器曾经竞争非常激烈,比如小提琴每年报名的人数就有十几二十几人,大多数水平都能满足中学生乐团的演奏需要,但由于招生名额和对冷门乐器的需求的限制,热门乐器只能优中选优,忍痛淘汰大多数学生。但现在的情况变成,小提琴每年只有不到十人报名,水平大多很初级,甚至可以听出,多数学生有几年都没有好好练过琴了,为了特长生考试才临时抱佛脚的。现在的特长生招生考试压力小多了,因为热门乐器中高手很少,很容易就选拔区分出来,不必纠结在几个高水平学生中进行取舍。
再次,冷门乐器更加冷门。冷门乐器之所以冷门,背后有其必然的原因,比如竖琴、打击乐、双簧管、大管等乐器价格昂贵,低音提琴携带不便,圆号音准的把握比较困难,很多普通家长觉得小号、长号等乐器费劲。以前家长给孩子选择冷门乐器,意图就是在激烈的升学竞争中凭借冷门优势和其他学生拉开竞争距离。在高考只看文化课成绩,素质教育可有可无的情况下,选择大众化的钢琴、古筝,或者小巧便携的长笛、单簧管等一样能够培养孩子的艺术素养,大家何苦选择那些又贵、又重、又难得冷门乐器呢?结果就是从中学乐团到大学乐团都感到的冷门乐器的招生困难。乐团毕竟不像合唱队,组织起零基础的成员,也能在短期内训练出效果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