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时,老师喜欢的学生或许有两类,一是不学习成绩也非常好的学生;二是成绩不怎么出色却很勤奋的人。
我是不属于这里面的任何一类,不聪明,也不勤奋。而文学的出现,却改变了我生活的轨迹。
在我的印象中,我总是特别羡慕那些能够沉下去勤奋的人。或者这样说,能够把勤奋融入骨子里的人。那种毅力却是我学不来的。
而在文学这个大世界里,要数严歌苓老师最为勤奋了。在创作这条艰辛的道路上,严歌苓老师用她特有的姿态向世人证明,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勤奋是必不可少的。
严歌苓,一位美籍华人,著名旅美作家,美国21世纪著名中文、英文作家,好莱坞专业编剧。擅长写社会基层,边缘人物故事,揭露人性,文字犀利而不乏幽默。
做一个勤奋的人
对自己喜欢的事情,我们都会拼尽全力。
对于写作,再没有比严歌苓老师对自己狠了。在长达三十年里,她都保持着每天六七个小时的写作时间。记得有一次她在一个节目上说,她几乎是每天醒来就开始工作的,这里的工作对于她来说,就是写作。但她自己又觉得写作不是她的工作,而是她精神层面上的一种需要。
在最开始创作的时候,她也曾长期失眠,有长达三十多天的时间几乎没有睡觉,那时候她对生命的思考仿佛要多于她对文学的思考。
她是一个出门旅游也会带上笔记本电脑进行写作的人,在她的眼里,不写作生命就会没有意义。
她在一期《开讲啦》节目里讲,当初考托福时,她是ABC的水平。为了考托福,她把英文单词写在手臂上,在餐厅打工时,空了就看一眼,看一眼的背单词。最终以577分考取托福研究生,并获得了全额奖学金。这才为后来的她作为中西方文化桥梁创造了契机。
勤奋的她每写一部小说前,总是会根据小说的需要进行体验生活,她在写《妈阁是座城》时,她亲自去澳门当赌客,在赢了一万多后就开始猛输,最终输掉好几万块钱。从她的口中得知,若不是后来卖了版权,怕是这部小说写下来只会赔本。但她说这些时,是用有些调侃的语气在说,她根本不在意这些得失,她在意的是,此生这个故事她无论如何也要写出来,不为别的,使命使然。
她这样的付出也只为了能够真正体验一下将要出现在她小说里任务的真实心理,这样的人物才更加真实。
另外,她在写《陆犯焉识》时,她花了很多的钱去到青海体验生活,并且还花钱开座谈会,找很多关系来了解这些故事,这样的成本她从来是不计的。她曾经去日本三次,抛去请的翻译所用的费用,她独身在日本居住三个月体验生活。而在严歌苓老师的眼中,只有使命感,没有其他的概念。
像《第九个寡妇》也是,她去农村体验生活,只为了能够使小说里的人物更加的真实。她说,“这好像就是使命使然,感觉到这些故事我非写不可,我不写这辈子额就白活了”
干什么就要像什么,对待职业也是的,就像她在节目里说的,假如一个人不好好对待自己职业,或者不认真对待自己职业的话,就只能想一想,编一编就把这个故事写出来了。这样是对故事的不负责任。
但是作为一个认认真真的职业写手,只能像她这样,用很笨的办法,也可能很危险的办法去写。做好所有的功课,勤奋认真的对待自己的生活,才能使生命没有任何遗憾。
像严歌苓老师这样勤奋的人,用自己的生命来写小说的人,无论什么时候都是值得尊敬的。
做一个自律爱美的人
严歌苓老师说,“我觉得写小说就应该是实现自己在道德,美学和政治上的抱负的过程。其中美学当然是第一步的,语言是首要的。”她尝试各种文学形式。后来,1993年李安购买了严歌苓的小说《少女小渔》的电影版权,她开始做编剧。
但她直言,她不是一个好编剧。
她的事业也从此开始进入比较辉煌的阶段,她每天早上送丈夫出门便开始写作,通常情况下,她一写就是一整天,每次当她丈夫下班回来时,她依旧还是衣着浴袍,他的丈夫就说,他觉得自己像没出门一样。于是,她觉得婚姻中也要自律,让先生回来看蓬头垢面的老婆有点不人道。后来,她就每天推算准时间,抢在丈夫下班回家前化好精致的妆容,换上漂亮的衣服,然后等丈夫回家。所以,到目前为止,她仍旧保持着这个习惯,化了妆才见人。
并且,她还是个爱花的人,她说她每星期买花的钱比买菜的钱都多。她喜欢用各种各样的花来装点自己的家,可见,一个既自律又爱美的人,怎能不让人羡慕呢!
她是一个职业作家,是一个靠卖字为生的人,但是,她却活出了我们所有人都羡慕姿态,她就是我心目中永远的女神——严歌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