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发自简书App
去省图那天,有电影海报展。海报很多,跨越时间很长,知道的和不知道的。巧的是,见到这张海报后,没几天,又看了一篇潘虹日记。回忆的是她父亲的死。1968年4月,潘虹父亲吃安眠药自杀,其母因被要求与死者划清界限不允亲往送行,这件事便落在只有十岁的潘虹身上。她记录的就是这件事前后的经历与心情。她写到,她一天之间就长大了,见识了世界。她写到,26年之间,每到那天,她仍能感觉到彻骨的寒冷。她是1994年写的那篇日记。我似乎看过这部人到中年,故事已经模糊,潘虹的眼神仍有印象。看了这篇日记,再回味她演过的其他角色,眼神里的厚重和忧郁便更有了由头。当然,这不是说她在塑造人物时浅而面具化,而是,她能把人物的纵深演绎出来,以使人物不扁平化,让你有这样的认知,故事里的这个人不仅活在有限的剧情里,她还活在由那个故事衍生的生活里,真的存在着。人到中年的原著作者谌容是梁天妈妈,第一次读小说时还是弱冠少年,今次偶然邂逅潘虹的故事已是鬓角开始染白。我也不知道我想说什么,看见海报时心里一动,再看了潘虹日记又是心里一沉。今天的社会秩序,也许不再可能出现当年那么多剧烈残酷的异动来摧毁无数人的生活,但静水流深看似波澜不惊的日子里,仍有数不清的激荡和矛盾冲突冲刷着时代,改变着世道人心。为数不多的精英引领和站在了潮头,更多如我一样的凡人在用有限的精力与能力在时代里沉浮,博一口吃食和喘息。自由不再是当年激情呼喊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以财富为基础的身体和灵魂的解放。为了这个自由,仿佛一晃之间,已是人到中年。
图片发自简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