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会因为一个人是作家而去喜欢他的书,却因为作品而喜欢上一个作家。
要问我最喜欢的作家是谁?毫无疑问那就是路遥。喜欢一个人总会有原因,那么我喜欢他的原因就是因为他的书。
《平凡的世界》《人生》这两部作品陪伴我多年,看到它们就能看到我自己。那一幕幕的场景就是我的童年,只是少了当时的政治因素。
《平凡的世界》让我铭记童年的时光,《人生》是一部警醒着我的书。
当我反感劳动时,我就会想起少平,少安,在他们身上劳动是光荣的,它会让我的心静下来。然后享受劳动所带来的幸福。
小时候放学回家后,都要做各种各样的家务,挑水,砍材,讨猪菜,虽然会很累,可是做完这些事后来吃饭,饭菜格外的相,心里也满满的。
说到路遥,说到他的书,就会忍不住的想起我的父亲。甚至在少平的身上能看到我父亲的影子。
在我们家有一个规定,那是爸爸定下来的,“家里除了还在上学的,不劳动就没有资格吃饭”。爸爸用自己的双手,勤劳撑起了我们的家,想必在他心里清除的知道,如果不使用头脑养活自己,那么就得靠双手。
《平凡的世界》里那些劳动的人民,每每让我想起爸爸,以前我总认为爸爸干的活不够高尚,直到看到这本书,我的心才释然了,劳动不分贵贱,只要靠自己双手创造生活的都是不平凡的人。
那时的我甚至不敢对别人说我们是农民,我们是靠种田来维持生活的,现在那是我记忆深处中最美好的一部分。就是因为有了小时候的劳动,到我识字懂事后,才显得那么可贵。
路遥的书成了我的枕边书,在那些孤独的日子里,打开它就像打开了我的另一个世界。
我把路遥想成小说里我喜欢的人物,进而不可自拔的喜欢上这个作家。丰富的内心世界以及心怀梦想的少平,也让我对远方有了向往,哪怕永远走不出这个世界,心里也要装着那个远方。
少安的执着,勤劳,对家庭的那种担当,始终放不下那个与父亲撑起的家。会让我流浪下去的想法隐隐的埋没心底。
那里没有爱情或现代小说里的好人坏人,有的是我们身边的人,或是遇到的人。都是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
每个人物都有让人流泪的冲动。那是真实的世界,实在的人生轨迹。
还记得第一次看这书的那个寒假。我是在学校就把它下载在手机里的,那时候的我还没有买过一本课外书,也是看过这本书后,让我爱上了小说,特别是少平那孜孜不倦的心,让自己明白拥有一个精神世界是多么的美好。我天天捧着小小的老人机开始了我的另一个世界,也成了爷爷嘴里的懒姑娘,因为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有不饿扁肚子绝不出来的架势。
我相信看过这部书的人,都会忍不住的流下泪珠。
年轻人会为里面的爱情惋惜落泪,中老年人会为那些经历感叹时光,垂下幸福的泪光。
我也哭了,而且是每看一边都会忍不住。上大学后我才真正拥有了这本书,即使看过,我还是谨慎的使用手中的钱,把余下的钱购置在脑中挥之不去的世界。
我为我辛苦又幸福童年而流泪,为纯朴的劳动人们而流泪,我为我的痴迷而流泪。
在高中枯燥的生活里,它滋润了我的内心世界,在每个失眠的夜里,那些面孔浮现脑海,让我静静入睡。在我学习累,考试不理想,有埋怨时,在心里不断的自我激励。明白了苦与累会伴着人们的一生,走走停停中要人们学会寻找快乐。“那么苦那么累的人都还在努力,笑着迎接生活,你的这点苦又算什么呢”,每次咕噜完又埋头苦干,即使失败了又何妨。
它也让我看淡了生活,以前我特别羡慕城市人的生活,而我却不知道城市人的心酸,乡土气息的村庄才是生活的原本面貌。
自从买了书后,我一年要翻一遍,不看,手心难受。让它提醒着我的过去,才能更好走我前面的路。
后来拍成电视剧,还难过了好一阵子,我怕电视破坏了它在我心目中的那些景象。时隔一年后还是看完了,而且是很耐心的看。喜欢的东西,总要慢慢的品尝,细嚼慢咽才有味道。
《人生》也是在那个寒假看完的,我在心里暗暗的下一个决定,无论变得怎么样,都要坚持做自己,懂得珍惜,人生不是言情小说,无论你走多远,那个人还是会坚定不移的等待。
人生就是每走错一步路,都有它的代价,毕竟脚下的是路不是梦。
喜欢一个人,就会想了解他,想去他留下的痕迹的地方。想去他描绘的那些地方,那不是繁华似锦的世界,只是因为那是我向往的地方。
虽然那个地方只留下他的名字,却依然吸引着我,在我心里作者从未逝去,就像书中的那些人物一样都静静的活在心里。无声无息的影响着我。
我买了《人生》,是去西安买的,这是我一直想干的事。
因为路遥让我对陕西省充满了好奇,虽然后来并未到榆林,不过心里也小小的满足了下,毕竟那都是他所在过的大地方。
爱做梦的我,不仅把路遥想象成小说中的人物,也想着将来寻找另一半也要那样的。生活重要,精神也很重要。
那些走过的路,不会忘,眼下的迷茫,不会怕,因为心中的信念。会带着这个平凡的心好好生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