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我们每个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精神食粮、一种寄托。一本好书会让人终身受益,甚至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我虽至暮年之时但仍然在书海中遨游。琳琅满目的书籍让人思绪万千,精神振奋。
在书中我看到了华夏几千年的历史变迁,从盘古开天地,女娲抟人;逐鹿大战中原后华夏族的形成,历史开始了她满面沧桑和艰难的行程。
战国时期的烽火,残酷暴虐雄霸天下的秦始皇;雄才伟略尊儒兴国的汉武帝;更有那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德失的唐太宗;直到只识弯弓射大雕的成吉思汗等等,这些书都让我爱不释手。然而,细读对照几个王朝的兴衰,无不与帝王的德、道、行为紧密相连,这便不自然地让我想起一本书,一本我最喜欢的书一一《道德经》。
《道德经》是由春秋战国时期的老子所著。它的内容博大精深,涉及到哲学、伦理学、政治军事诸多学科。但它不似儒家那样就哲学论哲学,就伦理论伦理,就政治论政治,而是在更深层次上,把社会、人生等问题置入宇宙发展演变的历史长河中加以对照,并深入思考。因而《道德经》无论在古代还是在当代,也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国外都是影响巨大的哲学著作。
早在古代就被历代帝王统治者所用,他们利用《道德经》的“无为"、"清静”等思想来管理统治国家并起到很好作用。
据《光明日报》报道,当时任美国总统的里根,在他发表的1987年国情咨文中引用了《道德经》中“治大国若烹小鲜”的话,使它当即成为美国人津津乐道的哲言,同时也使《道德经》身价倍增。有八家出版公司争出该书,最后被哈珀.柯琳斯公司以十三万美元的高价从译者岱芬.米歇尔那里抢买了其英文译本的出版权。该书仅5722字,却创下美国出版业中平均每字给酬的最高记录,真可谓一字千金。
还有美国学者主张:“道家哲学可作为今天商业的原则,尤其是他的自然律”,并在《二十二中新管理工具》一书中引用了老子原话,“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
《道德经》的思想不仅在美国,在日本企业管理中的运用也非常普遍,他们认为,老子以柔克刚的主张正符合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需要一种弹性软化的管理办法予以周旋。
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最推崇老子的管理哲学。在松下公司花园里有一尊老子的铜像,下面石座上刻着中文:道可道,非常道。
1987年2月3日《日经产业新闻》报道,一些企业家信奉《道德经》中某些观点:如“无为”,“清静”等并视为他们治理企业的圭臬。
在我国山东鲁南化肥厂,1987年亏损452万元。新厂长上任后,针对现状施行老子的“无为而治”等领导艺术,使企业在极短的时间内扭亏为盈,一举成为明星企业。
《道德经》的理论被誉为国际性的,老子的智慧被称为是人类的智慧。
《道德经》自传入国外以来一直被外国学者所痴迷、钻研,他们将《道德经》的理论运用于企业管理,国事管理。在美、日一时成为走出困境,自我壮大的秘密武器。
最近我从《细节决定成败》、《管理就是这么简单》的书中也看到了《道德经》的理论在其中的引用。更让我兴奋的是,中央率先提出的"以人为本"“共建和谐社会”这些观现点思想皆来自于《道德经》。《道德经》理论的精辟,不仅适应于治国、治企,也是为人处世的一剂秘方。
如果那些丢失江山的君主细研了《道德经》就不会悔不当初,如果那些经营不善的经理老总细读了《道德经》就不会为企业倒闭而寻找种种理由。
《道德经》不仅是每个国民应该读,更值得那些被称之为老总经理们仔细研读,才不会使自已在人生路上走错弯路偏离轨迹而后悔莫及。企业兴旺,国运昌盛长治久安不是遥传和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