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第十八中学 沈姗
自三月份加入“麻吉星”团队,利用“麻吉星魔法课堂”进行常态课实践,上了一节公开课,松溪送教一次,期间获得了王绪溢博士,黄煌老师,陈蕾老师还有许多精英小伙伴的听评课指导,还有小林小谢等技术支持,收获颇丰!
1.技术层面--简洁的操作体验感
以这张二次选择的功能为例,跟Hiteach系统比较,Hiteach需要摁下七个不同的键才可以使用,其中如果有一步失误,变更答案的选项就出不来!还涉及到版本,版权各种不同的功能问题,而“麻吉星”只需要一键就可以解决,方便快捷!下方,右下角的“一键”触屏功能,教师反馈器上的“+”号触发“全班作答”等等,都是从教师的使用角度出发设计的。
不知道各位小伙伴可有这样的感触:每次上完大型的公开课,无比“心累”,特别是技术融合的课,不仅要“备教材”“备学生”,还需要“备技术”--如何让技术“无痕融合”,尤其是那些沉重到只有公开课才可以拿来用的设备如“平板”!
去年的市级公开课,用的hiteach,从技术层面上准备了近两个月,版本,版权,网络…最后几乎把自己修炼成了专业技术员水平(学校其他老师有相关问题基本问我都可以给他解决了),等开完公开课整整瘦了10斤,完美回到标准身材!然后很长一段时间不想用反馈器上课,学生忍不住:“老师,你怎么最近不用反馈器了?”讲真,我只想休息一下!
所以说,遇到“麻吉星”是一种需要!在此之前,常态课用的是希沃助手和反馈器,而“麻吉星”巧妙将它们融合了!我想只有“不累”,才有常态坚持下去的可能,也是“麻吉星”的魔法魅力所在!
另外安装解绑移动也相当的方便,6月份与校长去松溪送教,校长就要求说将“麻吉星”软件带去使用,小谢小林技术员还教会了我使用360随身Wi-Fi,远程给予协助,非常感谢团队的帮助指导!
2.学生层面--数据看到真实
十几年前,在当老师之初用的PPT,那时候连标注功能都没有,以展示功能为主,跟学生互动只能靠问答了,怎么把课件设计的更好跟学生互动?只能设计动画功能!作为数学老师,是希望学生能根据我的问题探究思考的,所以内心一直在寻寻觅觅,互联网的发展,托信息化2.0时代的福,遇见“智慧课堂”。
“以生为本”的口号喊了多少年,真正的实践呢?这次去松溪送教印象特别深刻,去之前跟他们的数学老师联系问学情,我跟他也说明了我们是做“智慧课堂”的!
“学生很好的,什么问题抛出去都有人回答!”然后给我一份名单,勾选好了十几个认为不错的学生名单给我,我不便多说什么,心里也有数了:“从他角度来说只要有学生能回答就是好的!”
于是我设计了课首前测,随机抽号展示,了解学生真实学情,课中两种解法全班投票,了解作答情况后小组讨论二次作答,学生的作答情况,讨论合作结果,数据上直接呈现!随堂根据他们的作答不断在调整自己的上课策略!
话说安全感很重要,因为我跟他们不熟,拍照上传,全班作答功能,都保证了安全感
“能想到多少说多少?”…(有学生主动了)
“我先举个例子,然后你们照着说…”
“给你们一次抢答的机会…”
“你们都不说,那我说啦…”
“我们一起来说吧!”(师生合作共答比较适合他们,这应该就是他们老师说的有问题抛出都有人回答吧)
课后交流,他们教数学的副校长跟我说:“你的课是根据学生的作答情况,然后…”我顿时觉得,异地遇知音,嗯嗯嗯点头道:“我们是做生本课堂的!”这次我不敢说“智慧课堂”了,怕离最近发展区太远!
反思:学生的安全感很重要,学生小组之间的交流沟通的组织也很重要(任务是否可以细化),倾听合作,文明礼仪等都需要长期的培养!
路漫漫其修远兮,这学期有成绩也有不足,将继续与大家并肩共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