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的9月8日是个值得记住的日子。9月2日晚上收到坚军发来的一条“9-11日上九华山”的微信,于是就有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也就有了一次似乎已是冥冥中注定的相遇。
没有问几个人去九华山,也没有问具体的行程安排,一切细节都是9月8日下午到上海见到坚军之后才知道的。只是知道抵沪后,要和坚军去喝茶。这次喝茶也是我第一次见到上海慈善光明行的核心成员们,虽在意料之外,但似乎早已安排好。
9月9日上午做了些简单的出行准备,午饭后便出发了。我们的车上有五个人,最年长的已是古稀老人,最小的圆圆小朋友只有11岁。我和他们是第一次见面,最初略有些局促,但似乎没有多久便象家人一样,很自然、很亲切。
十年前曾经去过一次九华山,但是这次的九华之行仍然很期待。这是我曾经在心里为自己策划过的一系列旅行之一的“九华山自驾游”,所以心里充满喜悦。说走就走的旅行往往也会有意外的惊喜和收获。
高速公路一直到九华山下,浙江沿途基本都是错落有致、一栋栋的小楼,每栋楼挨的很近,差不多二、三十户在一起。村与村之间是黄色和绿色的田地,一块一块黄绿相接,在薄薄的、弥漫着的雾气和袅袅升起的炊烟里充满生机。进入安徽,建筑一下子就变成了白灰两色的徽派风格,被田野衬托的干净洗练。大约接近傍晚的时候,天空突然放晴,夕阳把云层染成淡淡的、深浅交错的粉红色,心情也随之更加舒畅。
到了九华山下开始下雨,天也全黑了,但是我丝毫没有雨中山路开车的恐惧,因为知道坚军多次开车进藏,所以一路都很踏实。雨中上山,雨中吃晚饭,雨中进驻“大禅堂”。
10号在寺院里用过早斋后,我们便开始了九华山的礼佛行程。先后去了百岁宫、祇圆寺、化城寺等,真正的“秘境探寻”则是从中午11点多开始的,单程徒步将近8公里,找到了地藏王菩萨最初的修行地——转身洞、又名转生洞、金修洞。
原本可以开车进来的路段,因为前段时间的大雨被冲毁,正在修复中,但是我们并没有放弃进去的希望,两位师兄和施工人员打听确认后,我们决定徒步进山。到了九华山,很想看看地藏王菩萨当时的修行地。
进山的路都是粗糙的山间公路和碎石路,虽然不知道8公里要走多久,但是大家一起走,没有害怕,也没有担心找不到,老人在路上拍摄山景和城市里见不到的各种花蝴蝶,孩子蹦蹦跳跳一路玩耍着跟着大人走。途中遇到了一个看护茶园的人,让我们在他的院子里歇脚,还给我们每人砍了竹子做“打狗棍”用。8公里的路程老人和孩子让人佩服,一直慢坡山路走上来,没有掉队。
大约走了一个多小时,终于见到了一棵很大很高充满灵气的古树,似乎提示我们快要到了。而且,这里树木葱郁、幽静,和一路上其他地方不一样。这棵大树由一个根分成了两个粗的枝杈,主干的中间虽然空了,但每个枝杈都枝繁叶茂,被曾经来过的人挂满了经幡和祈福的红带。这棵树格外特别,我想或许当年地藏王菩萨曾在树下打坐过。
沿着树旁长满青苔的石头台阶,拾级而上,路边裸露着一层一层的石头地基,想必是当年的寺院遗址。再往上走,便是转身洞,洞内大约十几平米,最高的地方有一人多高,最里面应该是站不起来一个人的,门洞两旁的石砖墙有很大的缝隙,进洞后左手边是很窄很陡的石级,边上一条铁链给人不少安全感,上去大约三、四米后就是向左转的一个窄窄短短的通道,再向左转就是更窄的向下的石级,也就能放下一只脚,而且成年人要侧身扶着突出的山石才能下去,胖一点的肯定是下不去的。
据记载,1993年九华山大悲楼僧人释果勇得重疾,医无望。遂独自入深山,于人迹罕至的转身洞栖居,发愿在地藏王菩萨修行的地方,苦修以了悟生死。从此果勇法师在转身洞中坐禅静修,日以山果、野草、野菜充饥。1997年,果勇法师身上重疾不治而愈。果勇法师遂再发大愿此生相伴地藏王菩萨,重修此洞并改名为“转生洞”。
离开转身洞,我们遇到了热心的村民,开车把我们送下山,在快到修路的地方时,我们遇到了另一批进山的人……
去过转身洞,似乎来九华的心愿完成了一半,回到大禅堂,竟然发现在这座寺院的最高处有一处平台和凉亭,高处湿湿的、清凉的风,吹走了一身的疲惫,我们坐在亭中,用山泉水沏茶,茶也自然和城市里的不是一个味道。
不需要过多的交流,只要呼吸着沁人的、湿凉的山风,静静地品着茶香,任由茶的暖浸透全身……
用过晚上的斋饭,我们又来到亭中喝茶,夜色渐浓时,请来了大禅堂的住持果卓法师和几位常驻居士,晚上的山里常常是会下些雨的,灯光映衬下的夜色,雨雾蒙蒙,在淡淡的茶香和诵经声中我们品茶论道,似乎已是置身世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