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这一段话下来,再一次印证了我一直会自我反省的那个逻辑,有些努力是无效的,要记得警惕自己过去认为的那些理论在这千变万化的时代里,还有多少需要改进以及修正的部分,这才是努力该有的思维观。
我听过一个前辈跟我说过一个观点,永远不要与趋势为敌,更不要去对抗它。
也就是说,虽然我们很会怀念那个车马都很慢的时代,我们也都会怀念那个很少娱乐选择的时代,我们更会怀念那个笔墨纸砚香的时代(当然我现在也很佩服写得一手很好的毛笔字的人),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这一切值得怀念,于是告诉自己说我不坐高铁、我不坐飞机,我不看互动电视不用网络,甚至要抵触电子书的存在。
每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每一种新技术革命的更新,都是因为这个时代发展的需要,以及我们基于想要更好的生活体验的需要。
我们可以不认同,但是我们不能对抗这一切的出现,矫枉过正有时候也是一种思维上的错误。
之所以说起这两个小案例,也是因为每每我回忆起以前自己所闹出的那些笑话,以及自以为是的天大的委屈的时候,我都觉得总有一天等我自己有能力了,我一定要去报复那些曾经不理会我的导师,那个不愿意回答我的疑问的职场同事,那个经常挑我毛病给我为难的领导。
可是当后来我自己慢慢释怀过后,我才知道那一切大部分都是我自己的问题,的确就是我的本职工作不够好,所以才不被认可,的确就是我经常绷着一张脸,所以别人觉得我很难亲近。
在我没有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的时候,我是没有资格去抱怨为什么没有人体谅我一把的,当我明白这一点的时候,我竟然也成为了那个当年讨厌的自己:表情平和,举止有理,没有大情绪起伏,也会计较得失,讲究势均力敌,更考虑利益所得。
一方面是随着年纪越大,时间成本变得更为重要;二是随着自己反省,也明白选择比努力重要,效率跟恰当的方法比不经考量的辛苦更值得慎重思虑。
我不想用这个逻辑说服别人,我只是想跟过去那个自己说一句道歉,我没有完成我的复仇心愿,我甚至还变成了一个可恶的大人。
我还想在梦里回到那个年少的自己,然后摸摸她并且安慰一句:很抱歉,我要往成人的规则里去了。那一刻我心里清楚地明白,我只有顺应了这个世界的规则,我只有练熟这个游戏规则里的玩法,我才能有更强大的内心去抚慰那个偶尔失落的自己,我才能有更大的资本去捍卫内心的那份小江湖世界。
真正的出世,不是归隐山林看花开花落,而是深处这个纷繁复杂的险恶世间局势里,你依旧捍卫内在那份美好的向往。我哭泣,我沮丧,我抱怨,我绝望。我擦干眼泪,我拉上心帘,我停止喘息,我收起那一张“也想一了百了”的脸庞。
因为我要守卫乌托邦,所以我更要成为入世的强者才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