扪心自问,这14天的阅读量是比较小的。只看了《我减了五十斤》的后半部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的前半部分以及《与潇洒姐塑身100天》的小部分。但精神是愉悦的,因为感觉自己在规律地做着有意义的事,状态是积极向上的。
四月中旬的时候,我突然变得很低迷,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连月总结都没有写。五月中旬看到阅读打卡营开营,就想趁此机会让自己去做点有意义的事,改变这种低迷的状态。由于产后一直没瘦下来,疫情期间还长胖了,所以减重成了我目前的重头戏,特意买了一些关于减肥瘦身的书。
《我减了五十斤》在豆瓣上的评分只有7.7分,不算特别高,但我自己在阅读过程中还是有启发的。对我来说,最直接的印象是:日行万步,清淡饮食和写感恩日记。虽然这是一本减肥的书,但作者的侧重点在心理治疗,即找到变胖的原因,解决深层次问题后,减肥则更易实现。从初中开始,我就一直处于忽胖忽瘦的状态,而且对主食特别迷恋。大学时看到虹影的《饥饿的女儿》,莫名地感到亲切,仿佛看到初中寄宿学校时经常饿肚子的自己。现在想来,我对主食的迷恋可能藏着青春期饿肚子的记忆。可能我也需要和内心深处的自己真正和解,释放那份委屈和不安,心理和生理双管齐下,才能做到瘦身不反弹。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是之前看到圈圈推荐买的,我自己看的比较浅,太专业的东西不太看得进去。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点是:基础代谢是维持人体最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能量消耗是人体能量消耗的主要部分,约占人体总能量消耗的60%-70%。虽然我知道基础代谢很重要,但我不知道居然如此重要。如果能提高自己的基础代谢率,真的可以实现躺瘦。按照朋友推荐的方子,我现在在喝药膳茶,据说可以提高基础代谢率,期待效果。
虽然这次阅读量不大,但还是很喜欢这种每天睡前看会书的感觉,会继续坚持下去,也希望早日开营,更有仪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