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就是不尊重我……嗯,道德评判;
你看看人家……嗯,进行比较;
我不得不上班、不得不做饭……嗯,回避责任;
你要是不怎么样,我就……嗯,强人所难。
如果稍微留意一下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谈话方式,并且用心体会各种谈话方式给我们的不同感受,我们一定会发现,类似的场景真的很常见。
经意不经意间,我们生活中充斥着大量的“道德评判、进行比较、回避责任、强人所难”,而这些都是暴力沟通和情绪的主要来源。
言语上的指责、嘲讽、否定、说教以及任意打断、拒不回应、随意出口的评价和结论确实很伤人,给我们带来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创伤,甚至比肉体的伤害更加令人痛苦。
这些无心或有意的语言暴力让人与人变得冷漠、隔膜、敌视,都属于暴力沟通、暴力情绪,时时处处,伤人伤己。
所以,真的有必要一起来学习“非暴力沟通”。相对于“暴力沟通”,著名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发现了一种沟通方式,依照它来谈话和聆听,能使人们情意相通,和谐相处,这就是“非暴力沟通”。
《非暴力沟通》,可以说是一本对于我来说具有特殊意义的书,也是我在樊登读书听过最多遍的一本书--23遍,我也给很多人推荐过它。
因为我自身就是一个容易被负面情绪影响、又不擅长合理宣泄的人来说,所以我们更懂:那些看似被随意宣泄的情绪有多伤人,而有些人又得花多大力气才能去把这些累积的负面情绪舒解掉。
这本书,对我最大的帮助是化解外界宣泄给我们的情绪,努力不把情绪怒气转嫁他人;让我逐渐学会不用暴力型的语言去对待别人;当自己被人“暴力沟通”的时候,也学着去理解发掘背后的情感需求,平复自己的情绪。
当别人评判、说教我,或者是认为自己被指责、被挑剔的时候,我为什么会有强烈的不适感,情绪反弹特别大;归根究底是因为这激起了自己强烈的“无价值、无意义、被轻视、被否定”的感觉,跟别人有关也无关,根本原因在于自己对这件事的解读,没调适好自己的情绪。
如果我们自己不去觉察,不去有意识地学习改进,那么,暴力型的语言和情绪就会随处可见,其实很没必要,我们学习一些正确的方法就可以慢慢改善。放过自己,放过他人。
“你越是留意自己内心的声音,就越能够听到别人的声音。”
一个人只要生气,一定是由于某种深层次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要学会“不带评论的观察”,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学会表达需求,学会请求帮助,学会倾听,不建议、不比较、不说教。
在《论语》中,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我一直很欣赏孔老夫子评价颜回的“不迁怒,不贰过”,以为不把自己的情绪宣泄、迁怒到他人身上就已经很好了。
但其实这句话有更深刻的理解,“不迁怒”更重要的是不为怒气(情绪)所牵,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保持醒觉,做自己情绪的主人,而不是变成情绪的奴隶、被情绪控制从而伤人伤己,不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同样的错误,这应该是每个人都要践行一生的修行吧。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我们每个人都是人,既然生而为人,那么就会有优点、有缺点、有情绪,我们也要允许和接纳自己有优点、有缺点、有情绪;只是我们每个人都在努力精进、躬身践行,找到那个合适的契合点。
语言也是风水,存好心,说好话,用不伤人的方式进行有限沟通,也是善待自己、善待他人的一种方式。尤其我们常常犯的错误是:对陌生人太客气,对亲近的人又太苛刻,也是对亲人的另一种不公平吧?
所以,我们要加深对非暴力沟通的理解,更多更好地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多提醒自己:多思己过,勿论人非,反求诸己,又不苛责自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今天是2020年5月12日,开启写作日更的第12天,解读书籍《非暴力沟通》。学经典,长智慧,我是木言,期待和你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