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期印证1班二大组第9小组毕业家书
时间:2024年12月6日
姓名:郭宇宙
地区:山东青岛
主题:学习四书感悟
尊敬的博仁老师,所有大爱付出的志愿者老师们,各位印证班一班二大组第9小组一起砥砺前行的老师们,大家当下好!
我是郭宇宙,来自美丽的海滨城市山东青岛。非常荣幸我们一起陪伴着度过了学习四书的471天,在这里惟一可以对各位老师表达心情的就是两个字:感恩!
通过这471天跟随博仁老师系统学习《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的里程,真的是让自己的心灵品质得到了非常大的提升,感受到了阳明先生在熟读并深悟四书等圣贤书籍后,因而创立了致良知学说的大智慧。
下面我一一分享一下自己在学习四书后的感悟:
一,《大学》,只有1753字,学习时间是2023年7月17日到9月1日,通过三纲领(明明徳,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学习,感悟到了要做到治国平天下,其根本在于修身,惟有通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功夫让自己的身心得以修正,真正的做到常存天理无任何私欲,达到止于至善的境界,才能齐小家安大家,最终顺其自然的治国,平天下。
《大学》一书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下面一段话:
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这段话里系统的论证了徳先财末的智慧。君子修身的功夫重点在慎徳上,惟先“有徳”,才能“有财”,这就是财聚民散,财散民聚的智慧,拥有的财富不能一味的贪为己有(聚),要让财富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多去帮助别人(散),然后才能有更多的人愿意追随(聚),最终徳财同有。
这段话里最后一句话,非常的经典,也是我经常跟别人交流时常挂嘴边的一句话;“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说话做事要遵循正道,不雅的言语不要随口而出,如若不然,回馈到自己的也会是不雅的言语;不该是自己的钱财,尤其是不义之财不要去取拿,如若不然,一定会以不正当的方式(疾病灾祸以及不孝儿女等)再还回去。这也就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智慧。
二,《中庸》,全书3568字,学习时间是2023年9月4日到12月8日。学习《中庸》,感悟到的是修身是在于一个“中”字上,做到不偏不倚,无过而不及。处理好五道(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和三行(知,仁,勇)的关系,才能“治天下国家”。要“素其位而行”,做好自己的本分,不能逾越。修身的功夫主要要下在慎独上,惟有做到在独处时处于中庸的至诚境界,也就是真正的做到诚于己,才能让自己立于天下。
三,《论语》,全书11705字,学习时间是2023年12月11日到2024年7月5日。学习《论语》,主要的感悟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三省吾身”这两方面上,做到自己不想要的或者感觉不舒服的,就一定不要强加于别人,每日自省,自己有没有做得不对的地方,修身的功夫在于一个“仁”字上,要仁爱一切,才能拥有天下。
四,《孟子》,全书34685字,学习时间是2024年7月8日到11月26日。学习《孟子》的感悟主要仁政上,“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时刻心怀民众,仁爱民众,才能更好的的治理国家。
印象最深的是学习后半部分的那段话: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这段话的智慧在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上,曾经以此为主题写过一封家书,今日再次体会感觉心灵品质上又是有提升,感恩磨难的同时,更加确立了余生的志向:为人民服务,做健康产业。赚钱做慈善,忘我为公益。
由于篇幅的关系,今天印证班的毕业家书就分享到这里。感恩各位老师的责善!
郭宇宙敬呈
202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