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总是在思考一个问题,却往往百思而不得其解。人是具有社会性的,一个人,他不单单是他自己,他还是家庭的一份子,是社会的一份子。那么,在一个家庭中,这个人他是应该多为自己考虑好呢?还是为了家庭的和睦哪怕牺牲自己的利益好呢?
假设一位有事业心的年轻的母亲,为了孩子的成长,为了整个家庭,甘愿放弃了自己的工作,在家“相夫教子”。她是把家庭的和睦幸福放在了第一位,不惜牺牲自己的梦想。我只能说:这是一位好妈妈,是一位具有传统美德的贤惠的妻子。但现代社会,在结婚、尤其是生孩子后甘愿退居幕后,做丈夫的“贤内助”的女性是少之又少的。大部分有事业梦的女性,她们并不甘于被圈在家庭这一方小小天地中。这就好比天平的两端,一端是自己的梦想,一端是家庭。两者孰轻孰重呢?
花无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我觉得人首先应该为自己而活着。生命只有一次,青春只有一次!为自己而活,走自己喜欢的路,活自己想要的人生,才不枉费来这世间走一遭!
但生活是很复杂的。我们遇到的问题也绝非三言两语就可以轻松解决的。很多时候,我们想要活出自己,却往往身不由己。像日本现任太子妃雅子妃,她拼命想实现自己的梦想,活出自己的精彩。但她自从嫁入皇室始,就被冗杂的规矩折断了飞翔的翅膀。
雅子出生在日本传统的外交官家庭,她的父亲是日本著名的外交官小禾田恒。受父亲的影响,雅子从小就对外交十分感兴趣,不出意外,她的人生轨迹应该就是女承父志,在喜欢的外交事业上一飞冲天。但是在一场酒会上,时任日本皇太子德仁对温柔自信的雅子一见钟情,开始了漫长而痴情的追求。雅子为了自己的事业梦,拒绝德仁的追求。德仁指天发誓:“皇室虽然规矩多,但我会一生一世,尽全力来呵护你的。”皇室还作出承诺:即使雅子成为太子妃,皇室也会支持她的外交事业。迫于压力,源于感动,1993年,雅子答应皇太子求婚,嫁入日本王室。这是不幸的开始。等级森严的日本王室摧毁了雅子的事业梦。原本可以成为一名出色的外交官的雅子妃,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少,过起了半隐居的生活……
雅子妃的悲剧几乎是无法避免的。她难道不想多为自己考虑一下吗?在死气沉沉的日本皇室中,她如何能做得到?对于不幸的命运,她身不由己,无力反抗。
抛开日本皇室,平凡的生活中也经常有大大小小的“身不由己”。很多人面对这些“身不由己”,不是无力反抗,而是不知反抗是对是错。虽然从理论上讲,首先应该为自己而活。但是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那些有事业心的年轻女性,她们中的绝大多数,是无法同时扮演好多个角色的。这就要求她们在这些角色中,必须有倾向性。她们应该考虑是做更好的职业女性还是做更好的妻子、母亲。
在一些家庭中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家里的几个孩子往往性格各异。乖顺的孩子可以“安分守己”,不为家长添麻烦;但是个性强,任性的孩子往往会让家人头痛。面对这种情况,一部分的家长忙于工作、分身乏术,他们会在乖顺的子女面前“示弱”,切中孩子“应该为父母分忧”的心理,以求得他们牺牲自己利益去帮助兄弟姐妹,去维持家庭的和睦。面对这样的境况,乖顺的孩子是该选择听话还是反抗?多为自己考虑是对的,但是家庭和睦也很重要。选择又成了难题。
巴金激流三部曲中的觉新是家族里的长房长孙,书中说他凡事都采取“不抵抗主义”。他爱梅表妹,但面对家族安排的包办婚姻却没有勇气反抗;他疼爱自己的妻子瑞珏,但眼看着瑞珏被所谓的“血光之灾”逼近死亡,他却不敢也不能挺身而出保护她;他自己饱尝了包办婚姻带来的无穷痛苦,却又苦苦哀求弟弟觉民不要逃婚;他痛恨使他吃尽苦头受尽磨难的旧家庭,却不敢与之决裂,还努力维护大家庭的面子……觉新这个人物,他的人生充满了悲剧色彩。五四时期的新青年敢于向封建大家族宣战,敢于反抗自己不公的命运。而激流三部曲里的觉新,他却为了这个大家族而不断压抑自己的内心,最终丢失了真正的自己。
在多为自己考虑还是多为整个家庭考虑这个问题上,觉新选择了后者。觉新的两个弟弟——觉民和觉慧,他们相比觉新,都更多了一些反叛精神。他们的这种精神、勇气是值得提倡的。五四运动之后,越来越多的青年认识到了封建大家族的腐朽没落,他们纷纷开始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逃离了这个家庭。而巴金笔下的觉新,虽然有很多应该批判的地方,但我却觉得他更多的是无奈,是可怜。
觉新还是不忍心“抛弃”家,因此他小心翼翼地维护着一切,但他一点也不快乐。乖顺的孩子不忍心“抛弃”父母,因此他们努力地维持家庭的和睦,但他们真的令人心疼。
为自己而活,不是自私;顾全大局,不仅仅是责任心。面对这道“选择题”,我们往往“身不由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