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哲学是西方传统哲学中理性主义的集大成者。也是西方哲学史上最后一个无所不包的,逻辑严密的体系哲学家。在他之后,体系哲学就再也看不到了,形而上学不再是哲学家们的追求目标,而是所有人极力想要避免拒斥的思想迷雾。
因此,黑格尔哲学通常被视为近代哲学向现代哲学过渡的一个分水岭。黑格尔哲学由于其体系的完善,很难从外部攻破,但是恰恰是因为它的内部固有的矛盾,使得黑格尔哲学在他逝世后就走向了自我解体。
黑格尔哲学的分裂
在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中,世界精神对自身意识的不同发展阶段显示为世界精神的前进步伐。而意识成长为世界精神之后,整本书就完结了,这本精神现象学可以看作其哲学的整个体系的导论,之后他的所有哲学书籍都是对精神现象学的扩写。
那么问题在于,既然世界精神体现为一个不断否定自己上升的过程(辩证法),那么在意识成长为绝对精神之后,是就此停滞,还是继续向前?
所以是停滞在自身的封闭体系中,还是打破固有体系,继续发展,这也成为了黑格尔哲学的核心矛盾。
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中有一句很著名的话“凡是实在的就是合乎理性的,凡是合乎理性的就是实在的。”
他的保守追随者,(老年黑格尔派,黑格尔右派)认为,这个陈述句的前半句“凡是实在的就是合乎理性的”,因此,他们断言,现状是合乎理性的,是历史辩证法理性进程的必然结果。
而激进分子(青年黑格尔派,黑格尔左派)则认为这个陈述句的后半句“凡是合乎理性的,就是实在的”,以为只要是实存的,就是要合乎历史辩证法,会流变的,因此要不断的向前。
显而易见的,老年黑格尔派这种故步自封的思想,很快就被当时的哲学思潮抛弃。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哲学家们再怎么思维锐利也还是靠做学术吃饭的,既然黑格尔这尊大神已经不在了,继续发展自己的哲学,当然要比拾人牙慧更有利益。这也是为什么经常听人说,在黑格尔逝世以后,他的哲学就像死狗一样被人抛弃了。)
青年黑格尔派则发展出了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思想,之后更是诞生了马克思主义这种改变世界的哲学。而这直接成为了古典哲学向现代哲学过渡的重要思潮之一,将哲学整个转向人的感性生活和实践方向。
接下来将厘清这段时期的主要思想,即从青年黑格尔到费尔巴哈之后,到马克思主义这一部分。
非理性则挑选叔本华,克尔凯郭尔,尼采三人来进行概述。
实证主义哲学不太了解,暂时搁置。
一,青年黑格尔派
青年黑格尔派中也分为两个派系,其中一个派系大卫施特劳斯为代表抓住黑格尔哲学中的实体概念,大加发挥,认为这是黑格尔哲学中最有价值的内容。
而另一个派系以布鲁诺,鲍威尔和艾德加鲍威尔兄弟为代表,抓住黑格尔哲学中的主体及自我意识概念大做文章,认为由此才能把黑格尔哲学推向彻底的激进方向。
实体与主体之争
实体派
大卫施特劳斯是著名著作《ys传》的作者,强调实体的重要性,认为世界历史不过是绝对精神自我意识的历程,而宗教是以表象方式表现绝对精神的观点。
在施特劳斯看来,宗教是人类精神进入了表象思维,但还未达到哲学的概念,思维的阶段所体现的形态一旦进化到了概念化的思维方式,人类就会超越宗教。
所以他认为他自己对宗教的批判就是绝对精神进展到更高的哲学阶段的必然表现,在他强调实体作用的观点下,他认为绝对精神在人类历史发展中在背后操纵着一切,利用个人的主体性和主观意识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主体派
布鲁诺鲍威尔与其弟埃德加鲍威尔,原属老年黑格尔派,但受施特劳斯激发而变为更激进的青年黑格尔分子。
他们认为不仅宗教的历史,而且一般的历史都应被看作人的主体及自我意识的创造活动的产物。
那么,两派的核心矛盾就此能看出来了。推动历史进程的究竟是超越于个体之上的客观精神呢?还是个别人的自我意识?
虽然黑格尔早就说过,实体就是主体,但这种颇有神秘主义色彩的言论,极容易形成误导,问题依然存在,因为按照施特劳斯所说,只有实体才是真正的主体,个人的主体是虚幻的,不起作用的。
而主体派的布鲍威尔则认为,只有个人的主体自我意识才是真正的实体,不存在任何超越于个人之上的绝对实体。
也就是说,前者强调现实生活和历史自有其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后者则强调,这种规律正是由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所造成的。离开人的意识并不存在任何客观的历史规律。
这样的对立在现在看来有些幼稚,实际上还停留在是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层面的对立种,但其中所透露的历史辩证法瓦解了黑格尔理性神学的本质,而且对当时的宗教思想统治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因此,布鲍威尔被解除了波恩大学的教职之后,埃鲍威尔因为自己的思想激进的小册子而坐牢。鲍威尔兄弟公开宣称自己是无神论者。施特劳斯晚年也表示出了赞同唯物主义的观点,他们都为后来德国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