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记忆:
如果是感觉登记的重点是“注意”信息,那么工作记忆就是让信息“印”入脑海,长时记忆是“提取”信息。
1.容量
【教学】教师上一节课的目标是要让尽可能多的信息进入到学生脑袋,那么就需要让知识更加结构化,有逻辑。比如单词表上孤零零的单词变成一篇有情境的文章,分析一篇阅读文章的内部逻辑。也会让学生背范文,如果光让学生背,可能会一头雾水,那么告诉学生,这篇文章是如何构思的,句子跟句子之间是如何连接的,里面的重点词句可以在哪些情境下应用,将信息进行组块形成逻辑链条后,学生就更好理解,头脑中能容纳的信息量也越多,那么以后提取也更方便。
这个跟认知过程也是对应的,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以后提取相关信息迁移到新的情境(“应用”)也更容易。
【育儿】让孩子按照时间/逻辑顺序,“首先穿衣服,然后刷牙,接着洗脸,最后吃早饭”描述事情,应该也是这个道理。把杂乱的信息通过时间这条线串起来。
【工作小技巧】在工作时出现突发事件(比如突然来了一个通知),如果需要处理的时间不少于2分钟(看个人情况而定)就马上处理掉或者写下来,而不是放着不管。没去处理的时间会占据工作记忆的容量,时不时跳出来,影响正事的认知加工。
2.储存形式
主要以有意义的语言符号构成的听觉编码组成。
所以这门课不仅有文字还有语音课,是这个原因不?哈哈哈,Zack老师真是贴心了。
【教学】我想到的是早读让学生发出声音的好处。有些学生不喜欢朗读,喜欢默读或者看着理解,现在我知道原因了,在理解了单词或者文章的意义上,配合大声朗读,记忆效果最佳。
此外,有时候学生做了作业来不及讲,我们就让学生自己对答案,效果不一定好。老师念叨一遍效果还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