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的写作话题,我选择的是,一件因为过于乐观导致失败的事情,以及从中学到了什么?
想了很久,在我的人生中,能够跟这件事挂钩的就是高考了。
2007年的高考,我的成绩可以说是一败涂地。刚刚过本科线,这跟之前老师们预期的某某重点大学可是差了很大一截呢。
分数是同一年级上学的表弟告诉我的。听到分数的那一瞬间整个人都是懵的。
确实有很多自己本身的原因。比如刻苦这个词就不在我的字典里。虽说不算贪玩,大多数时候也还算认真,但跟其他平时成绩相当的同学比起来,我的表现实在是称不上好。
整个高中生活的基调,都是很轻松愉快的。初中时在私立学校被压迫了三年,那个私立学校比普通高中费用贵一倍,除了所谓的名师,就是尽最大程度压缩我们的时间来上课做题。进入高中住校生活我是兴奋不已,终于不用每天晚上10点钟被迫睡觉了。甚至我每天晚饭后还会去操场打乒乓球,高一下学期我基本上是每天2本小说的速度看完了大部分校门口书店的租书。那时候是按天交租金,一次可以借4本,两天内不还要扣钱。我每次拿4本,从来没有被扣过钱。
那时候,语文成绩基本都是第一。记得高一有一次上课讲的是一篇文言文。老师让我们先预习,我就开始看小说了。不知道老师在我旁边站了多久,直到他从我课本下拉出那本书,我才从书中回过神来。他马上让全班同学停下来,让我去讲台上背诵这篇文章。他本来应该是想让我出丑的,结果我一气呵成地背完了文章。之后只要我准时交作业,考试保证成绩,语文老师就不太管我了,。
高考前一个多月的时候,迷上了百家讲坛的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一口气买下书,实在没时间就用早自习的时间来看了。
高二分科,我的优势科目是语数外,文理科成绩差不多。我喜欢历史,就选了文科班。
刚开始地理成绩很惨,高一的时候基本没有学,分科一周后地理测试,我考了47分。讲试卷的时候,我有不懂的地方问老师,他甚至根本不抬眼看我。
于是我开始发力了。我不再直接问他问题。找来初中所有的地理课本,买了一大本习题册,开始自己认真看书做题。一个月后再考试,我是第三名,87分。之后的每一次考试,我的名次和分数都在上升,后来基本保持在年级前三。
我也和地理老师成为了很默契的师徒。后来甚至遇到一些习题,他直接叫我来讲。
那个时候那么年轻肆意,甚至觉得这个世界上没有做不成的事儿,只要我想。
然后,在这样的轻松快乐的氛围中,高考来了。然后高中结束了。
在那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刻意回避所有的老师,尤其是当时非常敬重的老师们,因为觉得没脸。直到大三那年的寒假,高中班长组织了一次全班聚会,那次所有的同学都到齐了,大家去请了当年的老师们,能来的也都来了。聚餐后大家一起聊天,每个人逐一发言,面对大家的各种调侃,我当时已经放下心结也能坦然面对了。有点遗憾的是,最最喜欢的地理老师,在高考之后居然再也没有见到过。
因为当时的心灰意冷,我选了一所离家近的大学,过了4年简单的校园生活。整个大学围绕着一个字:书。毕业后就来到了上海。我曾经以为自己会怀念大学时光,但是真的没有过,一次都没有。朋友说,那说明你的工作很顺利。或许是吧。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经过了高考那一次的震动之后,我的世界观其实已经发生了改变。
在那之前,世界是以我为中心的,一切都是按照我想要的样子来进行的。或者说那个时候非常单纯,想要的一切正好就是拥有的一切。高考失利这件事情,最直接的后果是让我明白了,做成一件事情,努力是必须的,但是只有努力是不够的。那是第一次把外界的环境因素考虑进去。而且在我心里也种下了一颗这样的种子:过程上用心,不强求结果。
以前都说,读书和考试是这个世界上最公平的事情了,因为基本付出和回报是可以成正比的。我也认为是,现在仍然这样认为。但即使是在这么相信的事情上,我仍然不能确保重要考试的稳定性。其他的事情,就更加不要强求和执着了。
师傅曾经跟我说,不破不立,不立不破。这几年越发明白这“破”和“立”交迭进行的重要性。一个人要想独立自主地面对这个世界,他是应该有一套自己的规则体系的。但是环境一直在变化发展,如果这套体系一直保持不变,那么最终这个人一定会被这套当初让他立起来的体系所阻碍和限制。所以最好的状态就是保持常破常立,也就是笑来老师所说的那样,要不断升级自己的操作系统。
其实在面对这个话题的时候,我楞了很久。因为在我的脑海里,乐观是非常好的一种状态。它跟自信积极勇敢是紧密联系的,它是积极向上的心态,它是稳健持续的行动,它还是一个人站在你面前不说话就能感受到的正能量。一个乐观的人对生活抱有坚定的信念,屡败屡战,知足常乐,步步为营。一个乐观的人热爱生活的平静美好,但是更能够在经历见识人性和社会的暗黑面之后继续保持这份热爱。乐观简直是一个人过上美满生活的最好基调了。
那,什么又是过于乐观呢?
我觉得没有过于乐观这一说法,或者说过于乐观其实就等于愚蠢和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