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斌原创。
古人说,天道酬勤
业精于勤荒于嬉。
拳谚:一日练,一日功三日不练就退功。
对于做学问、练武功和天下其它的技艺都是一样的。,皆是殊途同归。
一个月自律地站桩练功,让我看到幸勤付出后,身体发生了变化:
站浑圆桩时,“热、胀”功感比较强烈,“麻”感次之。
周身暖烘烘的,热流环绕身,有舒爽欣欣然之意。且慢慢地呈平衡式发展到全身。
站完浑圆桩后,稍稍活动时,手指,腕、腰椎、膝、脚等骨节会“啪啪”作响。
功感强烈时,能感觉到两手相互之间,即吸引又排斥的现象,甚是有趣。
头发由开始来的细小、易断、略黄,现在变得又粗又有韧性,头发黑得发亮。
面色由刚来时的苍白无华,现在开始有些红润。面部比来时丰满了。
脸上长的青春痘,消失不见踪影了。
比以前能多吃一碗饭了,腰围变粗了,体重增加了6斤。因为武术院食堂内有磅称,开始练功前,我特地称过了。
(注:浑圆功有瘦弱者增重,肥胖者减肥的自动调节作用,因为浑圆功练的是整体八大系统调节脏腑器官的功能,可以调节人体八大系统)
以前睡觉爱作梦,一有动静容易醒。现在睡眠很好,不做梦,一觉睡到大天亮。
“浑圆抗打功”初步体现,承受得起一般拳打脚踢。
感觉体内渐渐在充实,手脚有力,精神倍爽。
一个月的站桩,大多数时能安静下来,但也会有不愿意站,站不住的时候。
当心不静,浑圆桩站不住时,或闲暇时,我便拿来老师的《修真心语》慢慢阅读。或寻找自己喜欢的章节阅读,兴趣来了,便能让心渐渐安静下来。
《修真心语》实是一部理论联系实际,指导练功,亲身验证和修心养性的“武学宝典”。
它融道、佛、儒三家思想为一体,通俗易懂,深入浅出。除了还未修炼到的地方,看不明白外,修习的部分皆可实修应验。
在《浑圆桩的四个阶段,三层功夫》文章中指出:“第二阶段为桩功入门阶段。
这是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阶段。在此阶段,由于练功者的坚持,开始习惯于站桩了,最初练功的种种不适也消失了。
练功者均感头脑清醒,心情舒畅,消化力强,入睡好,机体灵敏性高,持久力强,步履轻快稳健耐热耐寒,修炼者在本阶段的各种病灶反应明显缓解,有的消失、痊愈。”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来来去去浑圆山庄的练功者络绎不绝。
同寝室友的梁俊峰,因家里有事先回广西了。
后来李振番也因暑期学习到期,也回广东番禹了。
临别之前,我请了假,送李振番下山李师兄送了我一套夏季练功服。我们边走,一边起聊起了文学和武术。
“我从小喜欢武术;也喜欢文学。喜欢老舍、鲁迅;也喜欢金庸的武侠小说。
老舍是京派小说的开创者,更是中国文学巨匠,还曾获诺贝尔奖提名。
你可能还不知道,老舍的第一部作品却是关于武术的《舞剑图》。老舍是一个武术行家。擅长查拳、洪拳、太极拳和刀枪剑戟等。
老舍幼年家贫,身体并不强壮。一场大病几乎要了他的命。病好之后,开始习武健身。
1933年4月,老舍因为长期伏案工作和写作没时间练功。背痛的厉害,医治无效。最后拜济南武术名家学习太极拳等,身体健康后,开始系统学习武术和内功。
1965年老舍率作家代表团访问日本。与城山三郎的作家,不知为何谈到了武术。
听旁人说老舍会武术,便出拳试探。那知老舍借力打力,握住他的手腕轻轻一拉。城山三郎一个趔趄几手要摔倒,还是老舍顺手抓住了他。老舍和城山三郎的“比武”,成了当时日本文学界的一段美谈。
老舍投湖逝世后,城山三郎特地写文章悼念老舍先生,还曾回忆起这场“比武”。
老舍的短篇小说代表作《断魂枪》,写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语言生动接地气,有旧时武林的韵味,这跟老舍接触过不少武林人士有关。
老舍虽爱好武术,但很少谈起,只是偶尔遇懂行的人才深谈。像老舍这样的文人练武,现在很少很少了。
中国文化历来在实质上,重视文武并重,所谓“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人们常说“文武双全”、“文治武功”、“文韬武略”、“文武兼备”等等,足以说明古人文武兼修的重视。只是到了宋代才开始倡文抑武,实是统治的需求罢了。
而人为的历史却只记录名人出名的东西。这样的历史不是全面的史料!
自古有成就的历史文化名人,多半是文武双修的人。
古有屈原、祖逖、李白、李靖、岳飞、辛弃疾、陆游、戚继光、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
近有秋X,张XX,周xⅹ,贺X,彭ⅹX,许xX等等政界名人。一些文人也有造诣,老舍、萧军也亦属之类。
我现在在上北大,有空闲暇时,也会去北京城各家武术院校参观、学习。它们各门各派,各有所长。
我对意拳比较感兴趣。跟意拳巨臂姚宗勋之子学过一段时间的意拳。
后来在《武魂》和《武林》杂志上看到过,由意拳发展而创立的浑圆功。便来到了江西南昌浑圆武术院一——浑圆山庄,学习浑圆功。
通过这段时间的对比、验证,学习书本和拳学资料,我发现,浑圆功比意拳更系统化、更科学化。
意拳重实战,相对站浑圆桩时间少;导致有的传承人得意拳的技击,有的传承人得意拳的养生。
只有王斌魁师爷这一脉,全面传承了意拳。而王安平老师在传承意拳的基础上,融汇百家之长而创立了浑圆功。
浑圆功即重实战,又重养生,更重视修心养性和蓄养内功,所以非常重视站浑圆桩。
这才是中国上乘武学的真谛所在。
这是我对浑圆功的一点认识,也是我对中华武术的一点点认知,仅供参考。”
李师兄谈了文学界的武术人和武术的发展与浑圆功的科学性。
“李师兄高见!好的东西,只有练到身上,亲身体验了,才是真的好;练不到自己身上,再好也只是别人的好。
学习任何一门技艺,都是一样的道理!
因为自己亲身验证过了,所以我非常认同你的观点。
我一直以来,除了看文学、和其它各类书籍,同时也有看《中华武术》、《武魂》、《武林》等武术书刊杂志的习惯。对于中华武术的整体概况,略有知晓。
中华武术,门派众多,功拳各异。除了形意、八卦、太极等等内家拳练整体劲力外,其它外家拳练的都是身体局部的劲力,肢体力。
“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埸空”。
如若没有内功和抗打功作基础,在技艺相同和同一级别的情况下,中国功夫战胜泰拳的几率就小多了。
因为泰拳的训练强度大,且多是从小练的横练功夫。肘,膝的杀伤力很强。”
我也发表了对武术未来发展的忧虑。
“陈师弟说的没错,难怪王安平老师在《修真心语》随感录里的诗说:“欲敌泰拳无人雄”。
李振番师兄说道。
“我就要回去了,暑期结束后,就要回北大上课,不知以后还有没有机会再相见。
经过这些天的接触和交流,让我看到你是一个有志于继承传统文化,中华武术的人,希望你将来继续文武双修,开创属于你自己的未来
……
李振番师兄和我,在浑圆山庄最是投缘。有空会聊武术和文学。
他希望我学有所得后,要写写关于传统文化武术、气功方面的文字。
如今分别,却是依依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