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调,的确是个难题。
-1-
首先,得定义一下,所谓跑调,就是当你张口唱歌的时候,自己的音高与准确之间的距离,大约有八丈远。
甚至,你也许连每个音的高低都无法准确地辨别出来。也就是说,很多跑调的人,其实根本听不出自己已经跑调了。
其次,跑调的严重性在于,它不仅代表你无法用自己的嗓音来描绘音律的美好,更意味着你可能因此而对很多与音乐相关的社交活动感到抵触,甚至是恐惧。
譬如K歌。
很多人都面临这样的窘境,一听到K歌,头就摇得像个拨浪鼓。回回进KTV,都属于生拉硬拽型。
就算是进了KTV,也一定是坐在一旁,吃东西、闲聊、鼓掌的那一个。
哪怕朋友再起哄,也依旧是死也不敢张口。一看见麦克风,就好像浑身都不舒服。
以上症状,便是跑调综合症。这是一个由纯粹的音乐技术性问题引申而出的心理上的综合性症结。
目测,患此症之人不在少数。
-2-
既然跑调综合症已经被确诊为是一个技术加心理的综合问题,那么,根治的方法便显而易见了:
第一,解决技术问题;第二,解决心理问题。
在我目所能及的视力范围内,看到的绝大多数跑调之人都是没有什么音乐基础的。
他们接触音乐的主要渠道大多集中于听歌,甚至其中还有一部分人,就连听歌也是被动接收的。
不谈音乐的熏陶,而上来就想要直接解决跑调的问题,无异于耍流氓。
因为跑调,基本可以约等于语言学习中的发音问题。想要解决与纠正,一定要有一个前提基础:多听,也就是所谓的熏耳朵。
那么,问题就来了。听什么?
这是一个有技巧的选择。由于跑调的本质是音准问题,所以,熏耳朵的内容便要在音准上大做文章。
第一,听旋律型,优于听节奏型音乐。
除非你已经放弃解决跑调问题,打算在节奏型歌曲上另辟蹊径。否则,建议多听旋律型音乐。
我们的音乐传统一向是重旋律,轻节奏的。所以,旋律型音乐有大把可供选择,只要不是说唱这类典型的节奏型音乐就好。
第二,听纯音乐,优于听歌。
剔除掉歌词对人听觉感官的影响,纯音乐在旋律,即音高变化的展现上,较歌曲来说更加纯粹。
假如你把纯音乐仅仅定义为是古典音乐,并认为太过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话,那就多少有些狭隘了。
其实纯音乐中,亦有很多既接地气,又动听的曲目。譬如电影配乐、动画音乐等。
久石让的音乐旋律既简单,又优美,便是最合适不过的入门之选。
第三,听制作成品,优于听现场。
真正高段位的音乐欣赏,是一定要听现场的。因为音乐家的一呼一吸、一举一落都会给音乐带来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魅力。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现场表演的音准问题,要比制作出的成品严重得多。
就好像很多观众都认为好声音的决赛与之前录制的节目相比,总是大失水准。
这便是因为好声音所有录制的节目都经过了后期制作,很多音准问题都得到了技术性修复。而最终的决赛是现场表演,之前隐藏的一些问题便就此暴露无疑了。
所以说,当你尚未建立起准确的音高概念时,建议还是选择制作成品来欣赏更好,这样音准会更有把握。
-3-
很多时候,在你熏耳朵的过程中就会发现,慢慢听得多了,自己的跑调问题就得到了部分校正。
这就是你所听的音乐,在潜移默化中已经帮你建立起音高概念的结果。
但是如果你依旧无法完全挥别跑调的问题,那么,可以尝试用以下技术手段来解决。
第一,掌握一定的乐理知识。
乐理知识不必复杂,最基本的音阶就够用。最主要的目的在于建立1234567之间标准的音程关系和音高概念。
第二,视唱练耳。
这是学声乐之人练习基本功的必修课,专治各种音准问题。所以,也可以是跑调顽固者的克星。
其实准确来讲,视唱都用不到,只要练耳的部分即可。即先给出一个固定音,让你来模唱,或分辨音高。
这其实就是训练音高概念的技术性手段,训练的成果,便是你的耳朵对音高越来越敏感。直到你听到的每一段旋律,自己都能准确地通过嗓音复制出来。
第三,逐句模仿演唱。
通常来说,经过了一定时间的视唱练耳训练,绝大多数跑调问题都可以攻克了。
但是,万一有个别依旧无法根治的疑难杂症,只好建议就按曲目死磕了。
也就是说,先选定好曲目,然后逐句的进行模仿训练。力图像运动员训练那样,形成声带肌肉的固化记忆。直到任何时候,张口便可以准确地演唱出来。
由于以上技术手段的专业性,所以,当你想要求助于这些手段来解决跑调问题时,最好是找专业人士加以指导和帮助。
如今市面上有很多音乐培训机构可供选择,但在挑选之时一定要学会分辨,那些机构究竟是授你以鱼,还是授你以渔。
所谓授你以鱼,便是帮你按照歌曲进行死磕。
正如我上文所说,这样是通过反复练习,形成固化记忆来实现跑调的解决。
这样的方法诚然是有效的,却不能举一反三。所以跑调的解决也只限于训练过的曲目,而那些没有训练过的,该怎么跑,还会怎么跑。
所谓授你以渔,便是帮你建立音高概念的,扎实音乐基础的。
当你建立了标准的音高概念,并且可以准确地用嗓音复制出来时,才算是系统化地解决了跑调的问题。
-4-
在解决了基本的技术性难题之后,跑调便还剩最后一关:跟伴奏演唱。
也就是说,当你经过了一系列基础训练之后,再次坐在KTV里,怎样才能够落落大方地拿起麦克风,轻松自然地来一个完美的亮相。
很多人在以为自己不再跑调,清唱都没问题之后,发现一跟伴奏,自己依旧是找不着调,于是一下子信心再次受到重挫。
从客观的技术层面分析,这其实是和伴奏音乐的配合出现了问题。
从清唱不跑调,到拿起麦克风来个精彩的亮相,这之间的道路还需要三步来夯实。
第一步,听伴奏,默唱旋律。
你听歌跟唱,和你听伴奏跟唱,这之间有本质的区别。
很多人一跟伴奏就找不着调,说到底是因为太依赖于旋律演唱的结果。一旦撤掉了这个引导,立马抓瞎。
所以,熟悉伴奏是被很多人忽视的演唱基础。当你听着伴奏,能够准确地默唱出全部旋律时,你距离最后的完美亮相便又更近了一步。
第二步,试唱。
对伴奏摸底完毕之后,可以进行试唱。在你认为自己已经有了一定的把握之后,不妨尝试录音。因为回放能够让你找到很多自己演唱时不曾注意到的细节问题。
当你在录音中再也挑不出问题之后,你的技术性基础便已经彻底打牢了。
第三步,正式演唱。
这便是最终的亮相,即当众跟着伴奏演唱。为了能够最大程度地保证质量,建议可以先在小范围的人群内进行试练。然后,再逐渐扩大观众的范围。
-5-
当所有的技术问题都得到了解决之后,心理问题便已随之好了一大半。
因为很多时候,心理障碍都源自内心的没底。越是没底,就越害怕尝试。再加上你所能想到的所有预期统统都是负面的,更是加重了自己的心理负担。
而想要突破心理障碍,就是要摆脱这样的负面预期,让自己建立起一个全新的“力所能及”的认知。
所以,解决技术性难题的过程,其实同时就是在突破内心障碍,重建对自己的积极预期。
而这,便是为自己那颗惶恐的心找到的坚实的基础。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到了真正的演唱时,总是难免还会紧张。
想要克服这样的紧张其实不难,只要你确保事前先把基础打牢,然后在临场之时做到放空自己的大脑,不对结果做过多设想,而是百分之百聚焦于当下就可以。
当然,这也要视具体情形而说。如果是朋友聚会的K歌,那自然更容易放松;而如果是正式的登台,则可能更需要一些放松的技巧来辅助。
转移注意力其实是应对紧张情绪的核心,在正式登台之前,和别人闲谈几句,看看书,甚至是打打游戏,都会是不错的选择。
当你一次次演唱得愈发熟练,能够应对越来越多的人之后,你的自信心也会相应地越来越强。
-6-
在我十几年前初识酒爸的时候,他是个顽固不化的跑调之人。
更准确地说,何止是跑调,简直就是完全不着调。
那时候他经常兴冲冲地哼了一段旋律,然后问我这歌叫什么名字?
每每我听到的,都是一个音从头到尾。然后一脸懵逼的我表示听不出来,屡次受挫。
最后只好约定,下次再问歌,请说歌词。
如今,我却常常能听到他完整地哼出一大段旋律,儿歌也是唱得渐入佳境。
我终于赶在正式开始培养儿子之前,消灭掉了他爸这条后腿!
一想到此,我就激动得老泪纵横。于是更加坚定地认识到:跑调就算再顽固,也一样有解。
倘若你也想问,拿什么可以拯救你的跑调?
那么我来告诉你,一言以蔽之,技术解决是关键,环节有三:
一是用优秀的作品来熏陶耳朵,武装大脑。
二是用让嗓音和耳朵接受训练,建立音高的概念。
三是把你的演唱,准确地贴到伴奏中。
这是我从自己对一名跑调顽固患者十余年的救助经历中得出的总结。
希望能够帮助跑调之人顺利地找到自己的调,然后,让更多的人可以透过音乐来交换彼此的心声。
我是芊芊,一枚立志用接地气儿的语言说音乐的女纸。我举手保证,所有内容皆取材自真实生活经历,绝不百度。
如喜欢,欢迎围观我的专题“漫谈音乐”,来看更多有趣、有料的音乐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