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钟,滴答、滴答,不紧不慢,匀速的声调安稳、平淡,我们几乎感觉不到它的存在。
记得当年学习朱自清的《匆匆》时,只觉得他的文笔清新、淡雅,意境也挺美的。而字里行间他流露出来的、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惋惜,当时幼小的我虽确有恍然一惊的触动,但并不深刻。
第一次对时间的流逝感到惶恐和害怕,是在课堂上学习了高尔基的《时钟》。因为他在文字当中用了太多冰冷的词语来描写时钟的运作,让人感觉他把时间形容的那么冷漠无情,却又千真万确,让你无从反驳。
滴答,滴答!
在时钟不知疲倦的运动中没有静止点——什么东西我们能称作现在呢?一秒刚诞生,第二秒随之而来,把前者推进未知的深渊……
黑夜和睡梦笼罩着大地,万物默默无声——只有时钟冷冷地、大声地向人们报告分秒的逝去……钟摆在滴答作响,每一响都标志着生命缩短一秒钟,标志着大自然赋予我们每人生命中的一瞬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那是一种什么感觉呢?就是在恍然间知道了原来时间一直是这样按部就班、无挂无碍的来了又走了啊,不单单是因为以前自己不曾察觉,更是因为纵是现在知晓了、明了了,也仅是感受到了它对世事、对人情的无所留恋、无所挂牵,而自己若要想去挽留该是多么荒诞又无济于事。那种感觉用“胆战心惊”来形容也毫无过分之嫌。
记得当时我从课文当中摘抄下来很多触动心灵的句子,借此来敲响时刻提醒自己珍惜时间的警钟。但毕竟当时年纪小,什么事情都记不长久,一天天的,这些有关时间易逝的曾经强烈震撼过我的句子,反而也随着时间慢慢逝去了。
如今这么多年过去,每当我在不经意间听到时钟的滴答声时,偶尔能记起什么,但也没有当初那种强烈的感觉了。
不过,现在我的确知道珍惜时间了,而我的时间总是不够用的。一天当中,我把要做的事情分到七八个时间段里,每天都安排得满满当当,但仍会有许多事情被耽搁下来。
一年年的过去,孩子渐渐长大,而我们慢慢变老。人们常问时间都去哪了,而我总在想,为什么我的时间不够用的。但凡有浪费时间的时候,我总会十分懊恼且心有不甘。像是养成了一种好好利用碎屑时间的习惯,白白浪费的话总是感觉全身上下的不舒服。
我很欣慰如今能好好利用时间,不使它平白无故溜走掉。当然,我不觉得是小时候学习的课文如今对我产生了影响,相反,其实我早已把它们忘记了。今天要写关于时间的文字,它们才刚刚浮现于脑际。
我觉得是因为年龄的增长,生活阅历的增加,在学习和体验新事物上我变得越来越贪婪,什么都想学,什么都想尝试。而时间有限,又不得不从中有所取舍。
取舍过后,上午主要是写作,有时间必须阅读。午饭后要读一个小时的书,之后午休,午休时间一般在两点左右。半个小时之后,准备晚上的课程。晚上有孩子们来我家中做功课:五点到七点是小学阶段,七点到九点中学阶段。孩子们走后,收拾收拾,有时吃点东西,洗漱完毕,到床上继续读书。晚上休息要十一点在右了,这直接导致第二天的起床时间往后拖延,而起床晚的后果,便是顾不上吃早饭,搞不好上午的阅读时间也得搭上。
这就是我一天当中的七八个时间段,被强迫症驱使着,每一项错过都使我心有戚戚。
我学习心理学、量子物理学、自然科学,我读文学书籍、英文诗歌、国学、哲学,我还想练习毛笔字、弹钢琴,我还想习练瑜伽、进行户外运动……
我觉得自己真的是越来越贪婪了,在有限的时间里想去吸收无限的知识。我想追逐阳光,和时间赛跑,不枉人世一遭。
说来,这是一种欣慰,也是一种苦恼。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平衡时间、多元生活,尽力而为之后,也便没有什么好懊恼的。这是我时常在想不通时对自己的规劝。
我总是羡慕那些拥有大把青春的年轻人,我很想告诉他们好好珍惜美好年华。
我想告诉在大学校园里的那些忙着恋爱和戏耍的孩子们,不要翘课,业余时间多去趟图书馆。因为我的大学期间虽说不曾逃过课,但也没有好好利用时间多学些知识。
我总是看着眼前好些刷手机的人群干着急,我想借用他们的一些时间。
各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每个人都自由地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我们不能以自己的主观意识去评判别人行为的好坏,但我总在想,手机里的那些游戏啦、视频啦、八卦啦真的有那么好吗?
我总想着去盗取些手机一族的人们的时间为己所用。哈哈,这种想法是不是很不光彩?
总之,近四五年来我自身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个人认定是年岁渐长的缘故。在渐渐习惯了和时间赛跑的过程中,我常常暗地里沾沾自喜。毕竟,追逐阳光,心也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