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4•6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译文】
好仁者”和“恶不仁者”,讲的是一个人的两个方面。“好仁”,就要达到“无以尚之”的境界,心中除了那个最高境界的仁字,其余的私心杂念通通要去掉。
“尚”是加上、超过的意思。
“无以尚之”有两种解释。一说是因为内心好仁,所以他会感受到世上没有任何事物能够胜过仁,仁已经是最高的境界,没有什么东西能够加到仁的上面;另一说法,内心好仁是德行的最高境界,没有其它东西可以再加到它上面去了
“恶不仁”,就要像筑防洪堤坝一样,处处做到严防死守,
“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不能让那些洪水猛兽般的恶冲毁了做人的底线。
“好仁”与“恶不仁”,两者之间最关键的,是“无以尚之”的那个“尚”字,它表明了人的一种认识高度,达到这个高度,就会进入到仁的纯明世界,做人就有防范能力了,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就无法侵入了。
孔子说:“我没有见过喜好仁和厌恶不仁的人。喜好仁的人,他会感受到世上没有任何事物能胜过仁的;厌恶不仁的人,他要是去行仁,是不会让那些不仁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有没有人肯花一天的功夫去用在仁上呢?我未曾见过力量不够的。也许有吧,但我没有见到过。”
【评析】
孔子特别强调个人道德修养,尤其是养成仁德的情操。但当时动荡的社会中,爱好仁德的人已经不多了,所以孔子说他没有见到。但孔子认为,对仁德的修养,主要还是要靠个人自觉的努力,因为只要经过个人的努力,是完全可以达到仁的境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