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玛雅文明探索之旅始于大学时代。尽管我专攻理工科,但当时流行着一种预言:“2012年12月,世界将迎来末日。”起初,我将其视为荒谬之谈,并未予以重视。然而,随着“玛雅预言”的声浪渐起,一种恐慌情绪开始蔓延:世界末日来临时,唯有诺亚方舟能拯救我们,否则将被洪水吞噬。
玛雅文明据说有五大预言,前四项包括玛雅文明的衰落、汽车和飞机的发明、希特勒的崛起以及全球性毁灭战争的爆发,似乎都已一一应验。因此,面对“2012年世界末日”的预言,我们不免心生忧虑。我时常自问:洪水来临时,我这个不会游泳的人该如何是好?我的家人又该如何逃生?我们并没有船只。
这种恐慌情绪为2009年的灾难电影《2012》的票房大卖提供了助力。然而,当2012年12月21日平静地过去,世界并未如预言中那般终结,人们开始质疑:为何玛雅文明的第五大预言并未成真?所谓的世界末日究竟是什么?
美国作家梅根·E·奥尼尔在其著作《十字架上的玉米神》中,通过历史文献、考古学研究和现代艺术作品等多维度的丰富资料,揭示了玛雅文明的建筑、思想、遗物和认同是如何被认知、刻画并重构,从而对当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世界末日的预言从何而来?
一些新世纪思想家坚信古玛雅人能够与平行宇宙的外星文明建立联系。然而,也有学者认为,金字塔和玛雅历法才是与古玛雅人紧密相关的遗产。
玛雅人留下了“卓尔金历”,这一历法被一些人解读为预言“世界末日”的工具。他们相信地球的第五个太阳纪将会终结,随后进入全新的第六太阳纪。按照这种算法,2012年12月21日便是预言中的“末日”。
然而,更多的学者认为玛雅历法并非预示着终结,而是标志着一个周期的结束和新周期的开始。2012年的末日预言,实际上是对玛雅历法循环性质的误解。玛雅人使用的长计数历,是一个以5125年为周期的循环历法。
2012年12月21日,仅是这一长周期的终点,同时亦是新周期的起点。在玛雅文化中,这个日期并无特殊意义,它不过是历法上的又一个普通日子。
人们对玛雅预言的解读往往带有主观偏见和过度想象,错误地将周期的结束与世界末日联系起来。这种误解可能源于对玛雅文化认识的不足,以及对未知的恐惧和对灾难的幻想。
玛雅文明真的消失了吗?
可以肯定的是,玛雅人和玛雅文明从未消失。虽然16世纪西班牙人的入侵给玛雅文明带来了巨大破坏,导致大量文化和知识的丧失,但玛雅人依然在中美洲地区生活和发展,保持着自己的语言、传统和文化。
玛雅文明在前古典时代、古典时代到后古典时代,无论是在建筑上的造诣,还是艺术上的天赋,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影响了后世许多人的创作灵感。而这些文化遗产,也因种种原因被埋藏在地下,等待着重新被发现。
玛雅预言更多地是作为一面镜子,促使人类进行自我反思和警醒。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同时,不应忽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对内心世界的探索。这些预言并非旨在预测具体的灾难,而是警示我们关注人类行为对地球的影响,以及我们对未来所承担的责任。
玛雅文明有关“末日”预言,并不是说世界会因此毁灭的预言,而是关于时间循环和人类自我反省的启示。我们应从中汲取教训,更加珍惜我们的地球和生活,共同努力创造一个更加和谐、可持续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