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在我初中的时候,有一次班主任给了我一个评语,评语是这么写的:各项能力都很好,就是缺少毅力。
这句评语几乎伴随了随后的几十年,每当我要去坚持一件事的时候,这句话就浮现在我耳边,我没有毅力,还是放弃吧。我已经不相信自己可以去坚持一件事了。幸好随着最近10年的个人成长和努力,我发现我原来是一个有毅力的人,我可以常年坚持5点起床看书学习,我可以常年坚持每周一篇文章的输出分享,我可以常年陪着孩子坚持亲子阅读。直到最近几年,这个没有毅力的标签才慢慢从我的内心里撕掉。
你经常对孩子这么说话吗?
这有什么好怕的,胆小鬼;
见到阿姨也不打招呼,没礼貌;
你能不能专心一点,怎么这么马虎;
玩具要和小朋友分享,不能这么自私;
如果这是你跟孩子的沟通方式,一定要改改了。
胆小鬼,没礼貌,马虎,自私,这些都是对孩子品格的定义,都是给孩子品格上贴上的标签。父母如果总是就一件事就以偏概全的给孩子扣上品格的标签,久而久之就会给孩子造成心理暗示,让他变成这样的人。
同时这些标签都是外人给孩子的评价,也会让孩子形成外部评价体系,也就是事事都以别人的想法和看法为标准,自己早就没有了主见和思想。这就会让孩子变得处处小心谨慎,唯唯诺诺,生怕别人觉得自己不好,最后成为讨好型人格。
你想想你身上有没有一直贴着成长中别人给你的标签,这些标签让你不好受吧。
不给孩子贴标签,那该怎么对孩子呢?
就事论事,具体的事情具体说:比如妈妈看你十道题错了8道题,是什么原因,把马虎二字咽回去;
妈妈看你一边刷牙一边玩,已经10分钟了还没有刷完,把磨蹭憋回去;
只有我们把目光聚焦在孩子做的事情上才能让孩子懂得聚焦,而不是只记住最后的标签和对自己的否定。
想让孩子越来越自信,先从去掉标签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