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晏殊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为了取一个清丽脱俗称心如意的公号名字,多日来费尽心思。
就像给自己初生的孩子取名字一样,引经据典,做足功课。如此把取名隆重成一种仪式,足以说明我对TA 的重视,谁让TA 是我亲生的小号呢!
晏殊的这首《清平乐》早在年少时已烂熟于心。如今人到中年,读来却恍若隔世 ——这入骨相思的惆怅与离愁,都忘了是哪一款的陈年滋味。熙熙攘攘,鸡零狗碎,来一场相思是多么不合时宜的奢侈事情。
可是词首的“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却一语道尽我此中意——写我的赏心悦事,秀我的书法小楷,这不正是我乐此不疲的事情么?
——“红笺小意”,轻轻巧巧就将我写字作文的这点小喜好,一网打尽。
哎呀呀,好生欢喜!
古人的讲究和精致,似乎成了当下快餐时代难以企及的品味。
红笺,出自唐代女诗人薛涛之手,故又称之为“薛涛笺”。
“留得溪头瑟瑟波,泼成纸上猩猩色。”想这女子不仅才情过人,一定还是聪慧敏捷的。因嫌宽大粗糙的纸张难赋雅意,便捣花成泥 ,调水和色,亲自染制出小巧精致的红色信笺,用以安放她炽烈细腻的情思与心事。红笺题诗,不知当年谁这么有幸?得佳人锦书传情。
我们应当是最后一拔感受鸿雁传书的后裔吧!曾经的书信或明信片,多少还有几分红笺传书的意味,纸张或普通或精美,传递的都是亲笔手写的心迹。
可当有一天,四年级的儿子要我给他准备邮票和信封,配合学习语文书上的”书信格式“时,我才惊觉竟然已找不到地方购买这些寻常东西。传承千年的通信手段,不到十年竟悄无声息的隐退于时代,隐身于市井。
书信成了教科书上的章节,如同红笺青墨,也终将会成为消失殆尽的古意,一同消失的还有信短情长的意犹未尽,以及见字如晤的远人气息。
若不是年前参加好报自媒体的“坚持30天,每天500字”写作班自虐,我想我至今顶多也就在朋友圈晒晒心情,刷刷存在。那些零星的三言两语不能称之为作文,更不是写作,只能是日复一日的小情绪。
更为有幸的是,在这个一百多号人的写作群里,聚集的都是腥腥相惜的文字爱好者。有专业写手,也有网络红人,还有出过书的大咖。但更多是像我这种只是热衷于文字的追随者。
我们彼此欣赏着较量着欢乐着,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大家积极的能量聚焦成燃烧的小宇宙,写作热情空前高涨,不为名利,只为重拾喜爱的文字与记录的方式。
“写作是对生命隐退的一种抗拒,是将易逝的生命兑换成耐久的文字。”我们正身践力行。用写作记录成长,用写作进行心灵梳理,与自已对话,用文字表达。
在一个文风浩荡的氛围里,结识一群心气相投的小伙伴, “红笺小意”的公号由此而生。它是我书写当下,锤炼文字的原创地,也是我借用现代工具追慕古人情怀的陶然居。
任何想做的事情,只要开始,都不算晚。——借此自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