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社会事件中,道德制高点一词被各种时评作者频频提及,似乎成了时评的标配,可谓曝光率很高。 但是这个词也需用对地方,别一昧不明所以地只为跟随潮流使用。
以下只是本人的浅陋之见,希望有缘看到的朋友如有不同意见可尽情提出,期以争鸣。
那么开门见山吧,说说何为站在道德制高点张牙舞爪地一昧指责他人。举例吧,我叫你帮助我你就必须得帮我一把,被要求者疑惑问为什么凭什么,要求者一副盛气凌人的模样说是助人为乐传统美德,你不帮我你这人真不讲道义没有品德没有教养,随后说得尽兴又吐出一些不堪入耳的词语,事罢还觉得自己是在匡扶正义助力社会正能量,心得意满,如同喝了小酒一般陶陶然。这就是把自己置身道德制高点进行道德绑架的典型做法。
比如电影《搜索》里的一幕——公交车上高圆圆饰演的癌症晚期女孩拒绝售票大妈让她给一名长者让座的要求而受到众人斥责,不想让是的确实有点不近人情,但没轮到你公开指责,更何况她在某种意义上已不是个普通女孩,身患癌症,心理上难过惊愕,身体上更是应受照顾的一方,不过人们只执迷于自己眼前的表象,觉得女孩相对于老者是强势一方,当然,这都另当别论了。
这么说吧,别人帮你是情分,不帮你也在情理之中。相互为朋友也很少有求必应,更何况茫茫人海可能只有一面之缘的陌生人,有的忙可能损害了别人的利益,即使在你看来举手之劳的忙别人也未必有精力做。你可以内心有点失落和不满,但你横加指责大骂一通觉得理所应当这就显得你粗鲁不堪了。
不是人家悭吝,是你拿着道德开炮。
那么什么时候我觉得不该用现在道德制高点上这个词呢?再举一例,《老炮儿》里的六爷在街上目睹有人跳楼,前去观瞧,听到围观的人群嘚瑟的大喊孙子跳啊,有种跳啊,不敢吧,哈哈。简直痞得到了让人恶心的地步。六爷心生厌烦,路见不平,上去说你咋不跳啊,你这人怎么说话呢(不是原话,大致意思),那几个刚才嚷嚷的人齐声说跟你有什么关系,装好人!
当时我看电影时就一阵烦恶,在此就想说道说道。平俗点说,装好人,你装个我看看!正经点说,如果你把这叫装好人、叫圣母婊,那是你叫连基本的大众普遍认可的道德标准都没弄清楚。哲学家康德的墓上镌刻着一句他生前名言——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他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赞叹和敬畏就会越来越历久弥新,一是我们头顶浩瀚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心中崇高的的道德法则。他们向我印证,上帝在我头顶,亦在我心中。此名言中的道德法则抑言道德定律向我们说明道德是主观概念但也有标准的,仁爱友善是普世普适的,就像数学里的公理定则。
举个最近的例子吧,王宝强马蓉事件,舆论风向一边倒在了宝宝这边,但也有些不合群的说法,说人们没权利评论,一群跟风趋势的乌合之众,装什么好人,这在现实生活中也经常发生,都是有着七情六欲的饮食男女,有必要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嘛。稍等,我也不赞同一些不理智的群众说着去活捉马蓉(这完全可笑,无视法律,没法治意识,尤其是那些自己不会真正去做只是大喝一句表明自己爆棚的正义感),不赞同把那些真正去机场现场还坚守好几个小时的人捧成英雄,不赞同网友们对马蓉宋喆进行额外的恶毒的人身攻击,不赞同人们对持不同集体言论的人大骂一通(可以争辩真别骂街尊重别人言语权),我说的是那些理智评论情绪比较平静表明立场,几千万人的乱喷一通并不好,但拒绝乱喷的指明不道德,不在乎他人感受消费他人满足自己不符礼义这种表态确实是有意义的,这不是站在道德制高点横加指责,不是道德圣斗士,是维护基本道德标准,这种发生是必要的,给社会以警示作用,有利于社会的健康运行,简而言之,不是装好人,也不是圣母婊,人们对愤青太敏感,不明所以把谁都看成刺头。
如果随便骂这些维护道德标准的人装好人,那么这是社会的一种悲哀,是社会的病态表现。我真期待,大部分人都来“装好人”,不仅把道德挂在嘴边也付诸以行动,到时候社会也不会滥用“装好人”了,只会针对那些真正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对别人进行道德绑架的蛮横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