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心理效应中的教育教学——读《教育中的心理效应1—6章》有感
本周读了《教育中的心理效应》前六章,在这六个心理效应当中,都是熟悉的,当再一次读到本书的编排内容时,感觉收获更大一些,因为它是通过浅显的故事,有趣的实验,鲜活的案例来介绍这些心理学的规律、效应和法则,读起来容易理解,易于和自己先前的知识建立联接。读完之后,我对心理学的这些效应产生了新的感触,把心理学科学、严谨的语言进行了浅显的解读,又加上对每一个效应的具体运用,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学以致用,在具体的使用当中来进行升华能达到学习的最高境界。
一、合理利用好40分钟组织课堂。一堂课中前20分钟和后10分钟都属于高效期,而中间的10分钟属于低沉期。书中所举的例子启示,可以把新知的探索讲授放在前20分钟进行,巩固练习放在中间10分钟,后10分钟来进行拓展小结延伸。这样的课堂组织是以学生为本,不同的环节当中学习,可以缓解学生疲惫感。在前20分钟的开始,我们可以通过复习、讲故事、小游戏、创设情境等方式来进行导入,以激发学生对新知的学习兴趣。导入之后,可以通过课前导学的方式检验孩子预习的情况,但在这个过程当中,要避免出现错误知识对他们产生的影响,在这个时间段不能用来收交作业、处理纪律问题或者讲一些与本节课内容无关的话题,要紧扣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把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在着高效的20分钟之内完成。当学生出现疲劳期的时候,可以组织他们进行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活动,作业设计作业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是背诵、讲述、复述、分享,这个环节持续十分钟。临下课的十分钟又出现了一堂课的第二个高效期,那么这个时候就要对新知进行总结概括、延伸拓展。因为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而精彩的结尾也可以为本堂课的教学效果增色提质。
二、对学习内容赋予意义的组块。为讲授的知识学生能记忆得轻松,提取的顺利,在教学中要对每一个知识进行深加工。记忆的规律是信息在5至9之间,一般以7个为主。比如说生字的教学,我们可以只重点教学学生在预习中的难点和易错点来进行讲解。讲完之后,为了整课的生字能过关,我们可以给这些生字赋予它新奇的想象或个人意义,把它编成小故事,短歌谣,这样减轻了记忆的负担。学完之后,进行及时的复习。在临下课之前、放完学之后、睡觉之前、一天之后、三天之后、一个月之后、三个月之后都要设计不同的时间段进行复习巩固。根据遗忘曲线,只有多次复习以后,知识点才会在大脑里锚定下来。作为课文的内容和语文知识点的学习,我们可以通过板块的方式集中力量攻克下一个又一个的点。
三、一节课的课题容量要适宜。贪多嚼不烂,呈现的知识点太多,学生学习起来会很难。呈现的知识点过多,一节课又只有40分钟,每一个知识点分得的时间有限,学得不透,掌握得不牢。知识点太多就超过了学生的接受程度和人的接受本能,那多出来的知识点其实是百害而无一利的。适当的给学生留一点自由活动的时间,让他们进行深入的思考探讨,在群体中学习,可以互相借鉴。
四、巩固知识的方式多样化。在讲授或者导入的环节,我们都会设计多种多样的方式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复习或者练习的环节,这样的方式就会少了一些。在这个枯燥乏味的环节,我们更需要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因为复习的方式越多样化,越容易,学生学习持续的时间会更长,巩固的效果也会更好,比如我们可以用讲故事、分享、质疑、提问、解答等方式,超越了单独的背诵、抄写、听写、默写的单一方式,会让孩子获得持续学习的动力。
五、在应用中提升知识间的联系。每堂课所学的知识其实都是课标当中某一个点在教材中的体现,那它与我们的生活需要进行连接,也需要在不停的使用中理解、深化、拓展。只有使用学习过的知识,才能在的头脑中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可以采取让孩子们当小老师,讲给同学或者爸爸妈妈听,也可以找到在生活中运用的点,这样,使知识生活化,生活化的知识进行提炼。也可以让他们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难题。比如说学习了班级图书公约的制定这个口语交际,可以让孩子制定班级公约,卫生公约等等,这样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让他们感觉所学的知识是为了运用,而不是单一的练习考试,增加知识的生命力,让他们有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六、批评、奖励、沟通的合理使用。上述所说的都是对知识的多样化处理,教育教学过程是人和人打交道的过程,是带着情感进行交流沟通的过程,在交往当中学生免不了会违反一些纪律,教师会对他们进行批评。对于批评,教师要采用适度的方法,一般是私下批评,并且点到为止即可。如果揪住它的某一个问题不放的话,这样会产生逆反的心理,对于你的教育他是持排斥态度的。对于奖励其实也是要适可而止的,并且要奖励得有理有据,让她有延迟满足。奖励宜当众进行,但也不能总是把奖励集中在某几个同学身上,这样会无形中让她和其他的同学孤立,对表现好的孩子也是不利的。作为沟通,其实它是一门艺术,说话的方式,语言安排的前后逻辑,交流时的体态、语势、语气给被教育者产生的效果是不一样的。要在沟通之前对学生有个全面的了解,不能凭第一印象以偏概全,或者带着有色眼镜去给学生贴标签。沟通好了,可以增进师生关系,沟通上出了问题,会给教育教学带来很大的困扰。
读完这六章,我反思了很多很多,突然发现,教学无小事,每一个字,每一个点都值得我们去作为专家型的教师进行研究。我从六章当中悟出了这六点,但是我感觉其中的每一个点或者每一个点下的某一个分支,它都是一门科学。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会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日常的教育教学当中,并且产生的灵感随时进行记录,在这些概括式的感触当中,我会进一步进行专题的研究。 2022.5.24写于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