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不断流逝,回忆渐渐斑驳,文字总能留下瞬间的感受。多年后再看,或浅浅一笑,或泪满眼眶,想来都该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去年暑假没有回家,在当地的一个社区工作了近一个月。除了同期招来的学生,办公室里都是比我大的姐姐,个别姐姐的孩子似乎都比我大。所以,除了平常的工作交接,其他方面的交流是很少的。但我没想到,一个闲暇的下午,H姐竟和我诉说了她的烦恼。
H姐大概四十多岁,是一个慢性子的人。她每天早上都骑着一辆老式自行车来上班,中午也不留在社区吃饭和休息,到下班的点了,就戴好防晒帽,骑着自行车回家了。通过不多的相处中可以看出,H姐比较以家庭为中心,比较依恋丈夫,对儿子更是视若珍宝。
我工作的位置在H姐的对面,但我们之间的工作交接不多,交流自然也就少了,不过是偶尔H姐会“投喂”我一些干果、饼干之类的零食。但有一天下午,H姐却突然问我QQ空间日志还没编辑好但不小心发出去了该怎么办,我很诧异,但还是马上帮H姐想了些解决措施。
这样,H姐一边敲着电脑键盘一边和我说起了她的QQ空间日志内容。原来,她的日志基本都在记录她儿子的成长。
H姐有一个正在上初中的儿子。从儿子出生后,她就用社交平台记录着儿子成长的点点滴滴。儿子不识字的时候,她就帮儿子记录成长趣事;儿子上学识字后,学会慢慢写作的时候,她就把儿子的作文一篇篇收集起来,不能保存纸质档的就编辑成电子档保存。H姐说,这是儿子的成长点滴,也是她很珍贵的一段回忆。
H姐虽然年龄不小了,但却像是一个被家里宠着的小公主,讲起丈夫是崇拜,讲起儿子是满脸的喜悦和期待。在我看来,H姐是很幸福的!
但由于经常发的内容都是关于儿子和家庭的,不免引来一些不太善意的评论。我不知道具体的内容,但想来不过是说H姐不够独立,总是围绕着家庭在转,没有自己的生活。但正如我前文所说,H姐对丈夫是依恋却不是依赖,她虽以家庭为中心却也有自己的工作生活和兴趣爱好。比如H姐的嗓音条件很好,社区里的有声通知都是H姐录的,有次还听见她和办公室里的另一个姐姐在唱戏曲。
H姐是感性的,讲到她在儿子生病时是如何焦心的时候,一度哽咽……讲着讲着,她就沉浸到自己的世界中了。她不像是在对我诉说,而像是在说服自己写下去,记录下去,不去管别人的评论。
我想,那是她守护的一方世界,是她对生活的一份骄傲,只要她觉得幸福快乐,别人又需要置喙什么呢?
我不知道怎么安慰H姐。作为孩子来讲,看到一位这样用心的母亲,我是羡慕和动容的。大概,她也不需要什么安慰,她其实只是想说出自己的想法,说服自己坚持下去。
于是,我以一个孩子的角度笨拙地和H姐说,能用文字记录生活真的很好,以后她的孩子看到母亲为他用文字保留下的回忆时肯定很感动,别人不善意的评论只是不了解和无法共情而已……
H姐点了点头,又继续敲打着电脑键盘了。
短短一个月的交集,让我和H姐在后续的生活中并没有什么联系。那天下午H姐的突然倾诉更像是工作疲倦时打的一个盹,清醒后就什么也没有发生。不过,我时常会想,H姐会一直写下去吗?应该会的。
其实,我很羡慕H姐的儿子。
年少时的我们很难意识到记忆的珍贵,我们只是想往前跑往前跑,想快快长大,新事物也不断在冲击着我们记忆的容量。而当意识到那些回忆的珍贵时,才发觉它们已渐渐斑驳。有一个人帮你记录,替你保存成长的痕迹,这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啊!
况且,像我的父辈祖辈,他们的受教育率相对来说没有我们这一辈高。他们大多数人会用言语、用行动表示,但可能就是难以用文字表达。所以,会用文字记录生活与感受,本身就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了。
因此,我虽羡慕H姐的儿子,但也不埋怨现实。我想,如果我不曾拥有这份美好,那我就从现在、此刻开始,记录自己的生活,记录我斑驳记忆中父辈祖辈的生活,让回忆存在于我的文字当中。
虽然,现代影像技术的普及,让文字的存在感渐渐弱化。但无论视频与语音多么能还原真实场景,我却仍然臣服于文字的魅力。即使,我目前还文笔幼稚,难以传神,但我相信,只要不断记录,不断写下去,坚持输入与输出,就一定会有进步的!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