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篇为政第20】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杨伯峻译文】季康子问:“怎样使人尊敬、忠诚、勤勉?”孔子说:“举止端庄,能赢得尊敬;敬老爱幼,能赢得忠诚;任用贤良、培养人才,能使人勤勉。”
【钱穆译文】季康子问:“如何可使民众敬其上,忠其上,并肯加倍努力呀?”先生说:“你对他们能庄重,他们自会敬你。你让他们都能孝其老,慈其幼,他们自会忠于你。你拔用他们中间的善人,并教导他们中间不能的人,他们自会互相劝勉,加倍努力了。”
【李泽厚译文】季康子问:“要使老百姓尊敬、忠诚而相互勉励,如何办?”孔子回答说:“严肃地对待他们,老百姓就会尊敬;孝顺父母,慈爱幼小,老百姓就会忠诚;提举好人而教育那些无能的人,老百姓就会相互勉励。”
【注】三大家基本情况:杨伯峻——代表老式的考据,更多文言文解释的传统视角;钱穆——代表台湾最高水平,更多历史学家和宋明理学的视角;李泽厚——代表大陆最高水平,更多哲学家和五四西学的视角。
【游梦僧译文】季康子问:“怎么做才能使民众(态度)恭敬肃敬、(做事)尽心竭力而且(行动)勤勉努力?”孔子答:“示民众以容貌端严之态,则民众会恭敬肃敬对你;示民众以孝老慈幼之行,则民众会尽心竭力做事;起用才能出众之人而教育无才之人,则民众就会勤勉努力。”
【详解】季康子,即季孙肥,春秋时期鲁国的正卿。姬姓,季氏,名肥,谥康,史称“季康子”,位高权重,是当时鲁国的权臣。
敬,恭敬,肃敬。《诗经》雅、颂部分多用为严肃、恭敬之义。
忠,本义为尽心竭力。忠心、忠诚。
以,文言连词,作“而且”意。
劝,本义指勉励人或因勉励而努力,勤勉,努力。
“如之何”,即“何如之”,何,怎么样,如,达到,之,代前句,“何如之”即“怎么达到那样”。(当然,“如之何”有“拿它怎么办”之意。但此处如此解不通)
季康子问:“怎么做才能使得民众恭敬肃敬、尽心竭力而且勤勉努力?”
使得民众“态度恭敬肃敬、做事尽心竭力、行动勤勉努力”,这季康子要求真不是一般的高!
“临”者,居高而向下,所谓“君临天下”;之,代指“民”,
庄,南宋大儒朱熹之《论语集注》有:庄,容貌端严也。“临之以庄”,则为“示民以容貌端严”。李老之“严肃地对待他们”,严肃对待别人,光严不端,别人怎会恭敬于你!
“孝慈”,是为“临之以孝慈”之省略。《论语集注》有:孝于亲,慈于众。但本僧不同意此解的。为上者,孝于自家之亲,又怎么就能使民对你尽心竭力呢?
孝,其古字形像一个孩子搀扶老人。就是少者尊老者。故本章之“临之以孝慈”意思是:以孝敬老者慈爱幼小示人。民众非老即小,均能孝敬之、慈爱之,民众又怎么会不对你尽心竭力呢!
钱老之解“你让他们都能孝其老”明显有误,这是目的,不是手段。
“善”与后面的“不能”相对,指“才能出众的人”;举善,起用才能出众之人(不是善良之人,善良而无才,怎么用!);“不能”,指“不才”,无才之人。举善而教不能,“善者举之而不能者教之”(《论语集注》)
此章是季康子向孔子请教驭民之道,重点在于要达到目的,他自己需要怎么做,即重点在于求诸于己。故孔子的回答就是围绕季康子自身应该怎么做,才能达到“使民敬、忠以劝”的目的而展开。
综观三老之所解,钱李之解略有瑕疵,杨老之解意旨通达。
【第02篇为政第20原文】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游梦僧译文】季康子问:“怎么做才能使民众(态度)恭敬肃敬、(做事)尽心竭力而且(行动)勤勉努力?”孔子答:“示民众以容貌端严之态,则民众会恭敬肃敬对你;示民众以孝老慈幼之行,则民众会尽心竭力做事;起用才能出众之人而教育无才之人,则民众就会勤勉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