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摘抄
正如道夫·德雷克斯反复说过的那样,“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失信心的孩子”。德雷克斯发现,当孩子们丧失心时,他们会为自己递择四个不恰当或者错误的目的。之所以称为错误目的,是因为这些目的建立在该怎样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的错误观念之上。
当鲁道夫·德雷克斯解释这四个错误目的时,人们常常会问:“你怎么能老把孩子往这些框子里放呢?”德雷克斯就会回:“不是我老把孩子往这些框子里放,而是我老是在那里找到他们。”
四个错误观念和错误行为目的
1. 寻求过度关注一错误观念:只有在得到你的关注时,我才有归属感。
2.寻求权力一错误观念:只有当我说了算或至少不能由你对我发号施令时,我才有归属感。
3.报复—错误观念:我得不到归属,但我至少能让你同样受到伤害。
4.自暴自弃一错误观念:不可能有所归属。我放令。
所有人的首要行为目的都是归属感和价值感。孩子们(以及很多大人)之所以会在上述四个错误目的中选择一个或几个,是他们相信:
.寻求过度关注或寻求权力有助于他们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
.报复会使他们在没有能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的经历的伤害得到补偿;
.放弃是他们的唯一选择,因为他们真的相信自己不够格。
孩子们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观念。如果你问孩子为什么要做出不良行为,他们会说不知道,或者会给出一些其他借口。稍后,我会解释,在不让孩子感到羞辱或威胁的情况下,怎样用目的揭示法来帮助孩子知道自己的错误目的。
每个人都想得到关注,这没有什么错。问题出现在孩子想要过度关注的时候。换句话说就是,他们用一种令人烦恼而不是有用的方式来寻求归属感。这种行为之所以令人烦恼,是因为它来自于孩子潜意识中的错误观念“只有在得到你的关注时,我才有归属感。”这种孩子没有意识到的错误观念,使得孩子寻求过度关注的行为更增加了大人认为孩子是在令人烦恼地强求关注的感觉。引导孩子用建设性的方式来获得关注,对于寻求过度关注的孩子来说将是令人鼓舞的。这会让孩子们体验到他们所寻求的归属感,并且同时让他们学会怎样以一种更有建设性的行为来获得归属感。
如果学生正在纠缠你,你可以给他们一项任务(比如让他们收作业、点名叫举手的孩子或者做个任务监督员)。有个4岁女孩在妈妈打电话时频频打岔,妈妈于是想出一个办法转移了这种令人烦恼的打扰。电话响起来以后,她先请对方稍等一下,然后把自己的手表递给女儿说:“看见这根秒针了吗?你瞧着它转等它转上整整三圈的时候,妈妈就打完电话了。”
这个小女孩专注地看着秒针转,偶尔瞟妈妈一眼。妈妈不到分钟就打完了电话,女儿这时说道:“妈妈,你还有时间呢, 你还有时间呢。”
每个人都想要权力。权力不是个坏东西,取决于你怎么使用。当孩子抱有只有自己说了算才有所归属的错误观念(当然是潜意识的)时,他们对权力的运用在别人看起来就像不良行为。当孩子们以这种对权力的误解为基础而形成错误目的时,他们就学不会以有用的方式运用自己的权力,因此需要我们引导孩子以有益于社会的方式来使用自己的权力。
当老师或父母们发现自己与一个孩子陷入了“权力之争”时,最有效的做法是立即退出争斗,并要承认所发生的事情 “我觉得咱俩陷入了权力之争。我可以看出来我的所作所为也加剧了这个问题。我猜你觉得自己受到了压制。我不想这样,但我确实需要你的帮助。让我们都冷静一会儿,然后再看看怎样用一种彼此尊重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正如《克莱默夫妇》中的爸爸一样,当我们感到受了伤害时,就会自然反击。这似乎是人类的天性,也正是报复循环如此普遍的原因。我们又要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大人要求孩子控制他们的行为,而大人却难以控制得住自己的行为。然而,控制你自己的行为对于打破报复循环来说是重要的。在你觉得自己受到了伤害时,要注意不能反击,而应该表示理解孩子的感受: “你现在一定觉得受到了很大的伤害。我能理解。要是换成我,我可能也会有那种感觉。”对孩子的感受表示理解,是消除报复循环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但是还需要紧跟着解决问题:“当我们都觉得好受些以后,为什么不一起来谈谈这个问题呢。
重要的是要注意到,可能并不是你伤害了孩子一一或者是在你想帮助孩子面不是伤害孩子的时候,孩子感到受了伤害。同样重要的是,要知道惩罚(即使被拙劣地伪装成“逻辑后果”)只能使报复循环永无休止。
心得
朵朵最近很爱因为很小的事发脾气。明明自己涂色涂出界了,我她可以大喊就是妈妈一直在说话我都画不好了!我们牵着手走在路上,她差点摔倒我就拉了她一下,她会大喊:妈妈就是你!差点把我扯绊倒!和邻居姐姐玩的时候会因为姐姐不小心拿玩具打到她的头了而大哭!逗呆呆玩时不小心被轻轻挖的一下她都会大哭!这几天我的状态也不好,几次都因为朵朵吼我跟她对吼回去,直到她委屈的跟我说对不起,我还会不依不饶的说:你要记得下次不能冤枉妈妈,而不是一句随便的对不起!爸爸也会在朵朵大惊小怪的时候威胁说把呆呆丢了或是让邻居姐姐回家。直到昨天我又再看《游戏力》。
这两页我也拍给了朵爸,觉得自己做的很不好,现在想想上周朵朵和我妈都在生病,天天跑医院,应该是吓着她了。朵朵可能是想用不良行为来获得关注吧,是我们没能正确的解读她的行为!昨晚让她洗澡,她自己裤子拖一半跑进房间摔倒大哭,爸爸一直严厉的说:自己绊倒自己起来,说过多少次了不能裤子脱一半就跑……我直接上去抱着朵朵说:哦,没事,我们朵朵是摔痛了才大哭的,哭一会儿就不痛就好了,下次我们就记得要穿好裤子再跑了!她还是大哭,可能是感觉但被理解了,我就紧紧的抱着她,等她停下再问她要不要去洗澡!自己高兴的就去了!我觉得我们大人需要调整自己,因为只要感觉好才会做的好!我会努力做个温柔而坚定的好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