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年味是一桌团圆饭

(一)

过年了。

整个无锡城在瞬间就空了半座城。

夜晚的街上冷冷清清的。往日的车水马龙,如今也只剩下稀稀拉拉的几辆车。

小时候的年,和现在的年一样,过年时街道上也是冷冷清清的。可是家家户户家里却是热热闹闹的。

可是长大以后的年,我总觉得少了许多年味儿。

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家里和街道上一样都是冷冷清清的。

我忍不住怀念起小时候的年来。那时的年味儿比现在可要浓上许多。


(二)

小时候,每到过年时,家里总是热热闹闹的。忙碌了一年的人们因为一顿团圆饭而相聚在一起。

那些年的团圆饭总是在家里办的。不像这些年,团圆饭的地点不是在这个饭店里,就是在那个饭店里。人们越来越图个省事儿,团圆饭也越来越没有气氛。

也就是这一两年,一股“饭店年夜饭”之风突然兴起了。在这以前的十几年,我家的团圆饭一直是在家里办的。

那些年的团圆饭,其实并不是要吃什么好菜,就是图个一家人欢聚一堂,热热闹闹的那个气氛。

从早上五六点开始,爸妈就忙活起来了。

从冰箱里拿出前一天就准备好的五花八门的蔬菜,蔬菜和配料。

伴随着一阵阵“哆哆哆”紧锣密鼓地切菜声。爸妈又有条不紊地腌制起准备好的海蛰丝,黄瓜条来。

而我一起床,满桌子都是腌好的鱼段,泡发的蹄筋,切好的鳝段……琳琅满目的配菜。

我只是喜欢的事情就是帮着爸妈剥皮蛋。那些年的饭桌上,皮蛋可是一道不可或缺的冷盘。

我把一个个皮蛋在厨房的陶瓷壁沿上敲出几个裂缝。然后小心翼翼地顺着裂开的口子剥开,露出一个个白白胖胖的青绿色小身子。

能够剥出一个完完整整的皮蛋,是我那些年引以为豪的小确幸。


(三)

那些年的饭桌上,总会出现些新奇玩意儿。

来来去去吃了许多家的团圆饭,我总觉得爸妈做的是别具一格的。

那些年,每年的团圆饭,爸妈都在花样上下了好一番功夫,怎么新奇怎么来。

虽然都是普普通通的家常菜,可却比别家都多了一分创意。

菠萝饭、竹筒饭、香菜瓜子仁八宝饭、番茄梭子蟹……都是那些年饭桌上惊艳过我的新奇菜式。


(四)

菠萝饭,在初见它的那一刻,我的感受简直能用如今很流行的“亮瞎了我的钛合金狗眼”来形容。

呈现在眼前的就是一整只菠萝。妈妈在我还没反应过来之际,按住菠萝的顶端轻轻一拉。突然,奇迹发生了。

菠萝的顶端和余下的整个身段在霎时间分崩离析。里面黄糯糯的米粒在视线中缓缓展现开来。凑近了一看,白糯糯的米粒里还混杂着许多黄澄澄的菠萝粒。在灯光的映衬下,米粒儿也显现出一种调皮的金黄来。

尝一口,酸酸甜甜的感觉在霎那间遍布了整个味蕾。再细细地一品,鼻尖还徜徉着阵阵菠萝的清香和酸甜,使菠萝饭的美味更锦上添花了。

一盅软软糯糯的菠萝饭,绝对是那些年的团圆菜单里我最爱的一道菜式,美味又别出心裁。

(五)

在初中课本上,我认识了了西双版纳,也知晓了竹筒饭。

那一刻,我就对这个有着碧绿的外衣,白乎乎的身子的家伙垂涎三尺了。

如果不是后来在团圆饭的饭桌上见到这个新奇的小玩意儿,我对它的念想大概也只能停留在初中课本里了。

在饭桌上见到它的那一刻,我在心里一阵惊呼:爸妈真是有心思,西双版纳的新奇小玩意儿居然也能尝到了。

入到口里,记忆最深刻的就是那一股清新的竹香。包裹在竹筒里的米饭就浸泡在这股清新的竹香里,那股清甜的香味在口中弥漫着,久久难以消散。

直到现在,一想起儿时的竹筒饭,那股清新的竹香在霎时间又好似在我口中弥漫开来。

(六)

蕃茄酱拌梭子蟹,也是那些年的饭桌上一道别出心裁的菜式。

那些年,我总是傻傻地分不清楚这是什么蟹。我也是问了好几个大人以后,才知道原来这是梭子蟹。

梭子蟹的外壳没有大闸蟹的坚硬,柔柔软软的外壳特别好咬。

再淋上一层酸酸甜甜的番茄汁,蟹肉的鲜美伴随着番茄汁的酸甜,那就是人间美味。


(七)

这就是我记忆中的年。

家人团圆的地方就是年,热热闹闹的一圆桌就是年。

年味儿,不过就是家人团聚一堂,热热闹闹的气氛罢了。


无戒365天极限挑战第115天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小岛的气温已经达到最高点,大海却依旧蔚蓝温雅不骄不躁。那件事犹如一粒投入水潭中的石子,泛起一丝涟漪即风过无痕,唯有...
    修小元阅读 291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