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节
浊清不由意,醉醒我自知(6)
第三章:仗剑舞青山
7.回乡里,屈原啸聚好儿郎
时值初冬,浩荡的江水失去了往日的磅礴,但变得异常凶险。屈原峨冠博带,独立船头,迎面的朔风,掀动着头顶长长的飘带。阳光洒在瘦弱的江面上,哗哗的江水左突右奔,或绕过裸露于水面的礁石,奔流而下;或漫过水底的暗礁,盘旋出巨大的漩涡。岸边的纤夫,赤脚,弯腰,唱着沉重的号子,碗口粗的纤绳紧紧地勒在纤夫们黝黑的肩膀上,虽是冬天,但那黑里透红脊背上却反射着耀眼的阳光。
“过滩喽!嘿嚯!崆岭滩喽!嘿嚯!鬼门关喽!嘿嚯!水中礁喽!嘿嚯!劈船斧喽!嘿嚯!伙计们喽!嘿嚯!加把劲哟!嘿嚯!闯险滩喽!嘿嚯!把家还喽!嘿嚯!……”
过了崆岭滩,就是香溪了。阔别一年的家园,正一步一步地向自己靠近。巍巍的青山,壁立千仞;滚滚的江水,险象环生。屈原的内心,有一种抑制不了的兴奋在激荡,那是对乐平里的眷恋,那是对他所深爱的这片山水的热爱!
转过峡口,乐平里的码头就在眼前。平日里热闹的码头和往常一样停满了大大小小的船只,只是,所有的船都是在装运货物,拥挤的人群,拎着大包小裹往船上挤,有老人的呼喊声,小孩的啼哭声此起彼伏,码头的石阶上散落着杂乱的行李。
不等船完全靠岸,屈原就跳上了码头。混乱中,有人抓住了他的手臂,“是原儿啊,你怎么在这时候回来啊?”
“屈伯,是您老人家啊,这是怎么了,父亲大人呢,女须姐姐呢?”
“伯庸大人和女须小姐都在船上呢!咱们也快上船吧!”屈伯抓住屈原的手臂,就往另一条大船上拖。
“是原儿吗?快!快上船吧!”屈原听到父亲在床上呼喊,于是跟着屈伯登上了船。
“父亲大人,为何这般狼狈,出什么事了吗?”屈原急切的问父亲。
“秦将司马错马上就领兵杀来了,乡亲们都在逃命呢!”
“秦将?司马错?”屈原觉得有些突然。
“秦将司马错借平定巴蜀之威,挥师东进,眼看就要抵达乐平里了,百姓听闻秦军残暴,皆举家迁逃,躲避兵灾呢!”姐姐女须轻轻抚摸着久别的弟弟的头,擦拭着弟弟头上的风尘。
“为何要逃,秦兵就如此可怕吗?难道我楚国男儿皆贪生怕死之辈?父亲大人,我等不能逃啊!不能将家园拱手让与秦人啊!”屈原拨开姐姐的手,恳切地对父亲说。
“不逃,不逃又能怎样?”伯庸一脸无奈。
“举兵反抗,保卫家园!”屈原斩钉截铁地说道。
“举兵反抗,谈何容易啊!”伯庸摇了摇头。
“父亲大人,您不必灰心,抗秦的事就交给我吧!”屈原走上船头,面对逃难的百姓高声喊道:“各位父老乡亲,且放下行李,听我屈原说几句!”
逃难的百姓见立在船头的是屈原,便纷纷围了过来,“屈原公子,大难临头了,您还要说什么呀?”
“各位父老乡亲,乐平里是我们祖祖辈辈居住的家乡,这里有美味的柑橘,有秀丽的山川,有肥沃的土地,有我们的祖先,我们怎么能忍心抛弃呢?”
“我们何尝愿意背井离乡啊!无奈那秦兵如狼似虎,若不逃离,恐性命难保啊!”人群中一老者叹息道。
“各位父老乡亲,秦兵也是凡人,非有三头六臂,况且他们自三秦之地,跋山涉水,又经历了巴蜀之战,已成强弩之末,我等秭归青年男子,亦不下万千,若束手就擒,或抛家离乡,岂不被秦人耻笑!”
“屈原公子,那你说,我等该当如何!”人群中有年轻人高声问道。
“我等该聚义起兵,反抗暴秦!”屈原面对人群,大声号召。
“屈原公子,反抗秦兵,可有胜算?”
“没有胜算,但不可不试!”屈原目光坚毅,申请凛然地说道:“那秦兵虽然勇猛,然千里跋涉,必已筋疲力尽,再者,这巫山峡谷,乃我们自小生活的地方,每一寸山水,我们都是熟悉的,而秦兵却是陌生的,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充分利用地形优势,与暴秦相较,胜负亦未可知也!”
“好,屈原公子说得好!我们也不愿离家远走,既然有您屈原公子号召,我们就不走了,跟着您一起起兵抗秦,保卫家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举起了握紧拳头的右手,振臂高呼。
“那好,我们年轻人就留下来,为了我们的家园,与秦兵周旋到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汇集到了码头。
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