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我稚气的小宝贝正式进入江苏教育的高压锅。
开学一星期,感觉就一个字——“赶”!
赶着起床,赶着吃饭,赶着上学,赶着写作业,赶着睡觉。
“赶”了一周,最先受不了的反而是我。
谁的孩子谁心疼!
我乐于见证她的成长,但她今年才6岁。
我没有给她报课后延时班,就让她早点下课回家看会儿电视吧。
我放弃了持续几天的早读,只想让她多睡一会儿。
要求读五遍的书,读一遍能够不出错就读一遍吧。
我尽量压缩写作业的时间,争取有半个小时的室外亲子活动。
我带她去上喜欢的跳舞课、体适能,希望她能有学习以外的生活。
我不知道自己做的对不对,也不知道自己能坚持多久。
上周天气尚且暖和的时候,有一天晚上7点写完作业后,我和她去楼下玩。
人声鼎沸的小区广场上,有十几个孩子在跑跑跳跳。
一眼望过去,全是幼儿园以下的小孩。
她是那个唯一的一年级。
玩了好久后,才有另一个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跳绳打卡。
那些一年级以上的孩子们是不是都在挑灯奋战?
我没有为自己的孩子开心,也没有替别人的孩子难过。
在漆黑的夜幕下,我只感觉迷茫地找不到出口。
兴趣班不属于他(她)们,公园广场不属于他(她)们,周末也不属于他(她)们。
生命中属于应试教育的前十二年,除了中指第一节手指留下的老茧,那从笔尖延伸出的快乐和痛苦,又能否给我的孩子带来自足幸福的后半生?
现在我还能思考,还会迷惘。
但教育的洪流已经渐渐没过我的半身。
当我的孩子进入更加激烈的竞争、更加残酷的对比,我是否还能冷静地去看待她的分数?
我是否会变成面目全非的暴君式母亲?
她眼眸里灵动的星光,会不会渐渐熄灭?
我们会不会从亲密无间的至爱渐行渐远,变成相顾无言的陌生人?
而这种心与心的疏远,决不是出于我的本意,只是由于外界强加给我们的无法挣脱的教育压力。
教育的变革普通人无权置喙,变革的后果却要我们的孩子用一生来承担。
我想成为托举孩子的盾。
在教育的长征路上,她才刚开始迈出第一步。
她还需要靠着自己经历这十几年的读书生涯。
我不想她在需要我的时候背后空无一人,我不想成为背刺她的矛。
今天出发去学校前,孩子摸着头说忘了戴发箍。
我看着她的眼睛,想到了热闹的广场,想到了欢乐的舞蹈教室,想到了曾经的自己。
如果带着发箍能让她有一天美丽的心情,为什么要因为几分钟的迟到去说教、去喋喋不休?
等电梯上楼回家去拿,戴上美美的发箍,踩着上学铃声进学校。
我的宝贝,希望今天是美好的一天。
我不知道自己做的对不对,也不知道自己能坚持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