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该单元是写人单元,体会杰出人物的伟大精神。鉴赏关键语句和表达效果;通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特征。
1 邓稼先 杨振宁
小组合作讨论:在大家的眼中,邓稼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一、奉献祖国的人
1.从哪里看出来的?能结合具体语句说一说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2.作者在做邓稼先生平简介的时候,把最多的笔墨放在了什么地方?(核武器研究工作) 3大家知道在生命的最后几个月,他又是怎样工作的吗?(出示视频) 4.从中你们看到了什么?(邓稼先因为核辐射已重病在床,在即将手术的前一刻想的不是自己的健康,不是手术会不会成功,而是实验如何继续,如何才能不给国家造成损失) 5.此时此刻,你们想用哪个词语来形容邓稼先?
二、忠厚朴实的人
1.从哪看出来的?(拿邓稼先和奥本海默来对比) 2.二者对比体现出什么?(不仅说明邓稼先的贡献与奥本海默齐名,更突出他的忠厚朴实) 3.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旨在更生动形象的表现出邓稼先的人格魅力,更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坚毅和奉献精神) 4.“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试谈谈这两句话有什么含义?5.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自豪、敬佩) 师考教师6.指导朗读,读出对邓稼先的敬佩之情。小组合作讨论:你最喜欢哪句诗?有什么样的体会?
2 说与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臧克家
小组讨论:臧克家笔下的闻一多具有两重身份,你认为闻一多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一、学者:治学严谨、言行一致、救国救民的人
1.从哪可以看出来,能结合具体事例说一说吗?(几年辛苦成《唐诗杂论》、十年艰辛出《楚辞校补》、又向《古典新义》迈步) 2.闻一多先生一心救国救民的爱国精神,最突出的表现在哪件事情上?(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3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呢?(“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喻的说法4.文中的药方又指的是什么呢?(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二、革命家:口的巨人、行的标杆,是英勇无畏的人
1.从哪看出来的呢?(“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2.这里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呢?(语言描写3.还有别的描写手法吗?(有,比如:昂首挺胸,长须飘飘。肖像描写。突出闻一多先生的大义凛然、敢说敢做) 4.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穿插语言、肖像、细节描写能起到具体再现闻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的作用5.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对闻一多先生英勇无畏的高度钦佩与赞扬。) 6活时指导朗读,读出对闻一多先牛的钦佩之情 。
3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萧红
4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讨论:小组合作讨论:文章以学贯穿,能说说这里你最喜欢哪个故事吗?
一、孙权劝学
1、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你能想象孙权说话时的语气是怎么样的吗?(语气坚决果断,神态郑重严肃,语重心长,谆谆告诫)3、孙权给吕蒙提的读书目标是什么?(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4、从劝学中你能看出孙权是个怎么样的人?(以自身为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平易近人,具有王者风范)
二、鲁肃赞学
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十分惊奇的神态) 2、“大兄何见事之晩乎!”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表现出吕蒙对自己才略长进后感到很自豪、自得,和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 、“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说明了什么?(与吕蒙主动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志同道合) 4、吕蒙读书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通过鲁肃所见所语来写,侧面描写) 5、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第二单元 家国情怀单元,本单元继续学习精读,把握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会做批注,记下自己的点滴体会。
5 黄河颂 光未然
望黄河、颂黄河还有要学习黄河精神,保卫祖国的决心,还有一往直前的勇气、奋斗精神和不屈意志,这篇课文的一个结构脉络内容主旨的话。如果用一句话概括,作者通过赞美黄河,歌颂了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民族精神,重点分析的内容肯定就是这个歌词部分,即中间望黄河、颂黄河以及黄河精神,也可以去分析主体部分。中间望黄河,很有画面感,根据提示,可以设问,黄河是什么样的?能不能找出来?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来说(播放视频)。
6 老山界 陆定一
小组讨论:红军翻越老山界克服了哪些困难?
一、老山界的高和险
1.文中是怎么说它的高和险?(“雷公岩上山的路程有三十里,下山十五里,而且很陡,几乎是九十度的垂直石梯,只有一尺多宽”) 2.险到了什么程度几乎是九十度的垂直石梯,只有一尺多宽几乎”能否去掉?(不能,去掉之后就变肯定了,与原意不符,体现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4.大家能想象出这种画面吗?(多媒体播放图片) 5.如果是你,你敢攀爬吗?
二、队伍部队之大
1是不是作者几人出行?(不是,红军部队不是轻装行军,而是一个大队伍) 2.都有什么人?(有伤病员、医务人员、运输员以及马匹随行) 战士们的衣食住行怎么样呢?(补给困难吃不饱饭,休息也比较恶劣4.在哪里休息的?(夜里在山上露宿的,寒气逼人,刺入肌骨。由于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不小心就会掉下去,而且山路崎岖不平。) 5.战士们敢懈怠吗?(不敢,后有追兵,需要一边狙击敌人,一边急行。) 6.总结“四大难”(吃饭难、睡觉难、走路难、处境难 )
7 *土地的誓言 端木蕻良
作者描绘了这个沦丧的故乡昔日的美丽富饶,以及自己成长的足迹,抒发了对故乡这种思念之情,还有最后的,发出来为解放故乡,而战斗,不惜生命的一个誓言。
小组合作讨论:可以问一问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部分,有回忆东北大地的,有发出誓言的。作者还说什么样的誓言了呢?
8 木兰诗
讨论:说一说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部分?
一、代父从军
1、这部分你最喜欢哪一句?(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2、你是怎么理解这个句子的?
3、木兰在叹息什么呢?(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4、面对紧急的军情,木兰做了什么决定?(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5、从部分可以看出木兰是个怎样的人?(勤劳善良、勇敢坚毅、忠孝两全的人)
二、出征参战
1、能说说具体的句子吗?(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2、你是怎么理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的呢?
3、这几句是什么描写?(环境描写)这样写的作用是?(用塞北的环境寒冷,衬托出征途之遥,生活之苦,战斗之多,战时之长,战况之烈)
4、塑造了怎样的木兰形象?(勇敢坚强的巾帼英雄形象)
5、指导朗读,注意停顿。
第三单元 “小人物”的单元优秀品格的光辉,引导学生向善、求美。本单元继续学习熟读精思,注意从标题详略得当、写作角度、文章结尾开头反复的语句等把握文章重点。
9 阿长与《山海经》 鲁迅
小组合作讨论:从文中可以看出阿长是个怎样的人?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个人?
一、粗俗、不拘小结,关爱孩子、渴望一生平安
1.从哪里看岀来的?(喜欢切切察察、睡相不好、正月初一说“恭喜”、吃福橘、为“我”买山海经》) 2.为什么文中阿长把山海经叫做哼经”呢?(长妈妈不识字,所以说错3.从这里读出了什么?(这里强调了阿长不识字,却做到了识字的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强调她的“伟大的神力”) 4.你能想象不认识的长妈妈在买书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呢?(可能遇到语言不通产生沟通障碍,也可能因为不认识字,经过长时间的一本一本的寻找等困难) 5.当长妈妈历经波折,终于买到《山海经》,她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呢?(高兴、满足、自豪) 6.此时此刻,你们能想象到阿长的样子吗?7.请同学们进行角色扮演,将阿长的语言、动作演出来。
二、“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1.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个人呢?(阿长不计较“我”的无理,真心实意的爱护“我”,努力满足我的愿望,让成年后的“我”深感惭愧,倍加感激) 2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抒情)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和怀念之情 )3.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让你最感激的人。
10 老王 杨绛
小组合作讨论: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
一、贫穷的人
1.具体说说体现在哪里?(靠破旧三轮车艰难谋生,没有亲人、身世孤苦无依,一只田螺眼,生理上有缺陷,住在塌败的小屋。)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出老王的穷困的呢?(职业、身世、生理缺陷、居住条件。)3.对于这样一个处于社会底层的弱者,人们都是什么态度呢?(嫌弃,“乘客不愿做他的车,怕他看不清,撞了什么。有人说,这老光棍,大概年轻时候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4.是所有人对老王都是这种态度吗?(我女儿说他是夜盲症给他吃了大瓶的鱼肝油,晚上就看得见了。)5.这是采用了什么手法。(对比)6.同学们体会到了什么?(作者一家对于老王的深深同情。)
二、善良的人
1.从哪几见识体现出来的呢?(送冰块车费减半;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担心人家看病,钱不够;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拿了香油、鸡蛋,上门感谢。)2.能用简短的语言概括一下吗?(送冰块、送医院不收钱、送香油和鸡蛋。)3.为什么老王送钱先生去医院不要钱呢?(老王想要感谢作者一家对自己的尊重和帮助。)4.想象一下老王说话时可能会是怎样的表情和语气?(这里可以找同学角色扮演。)5.为什么老王又收钱了呢?(因为生活真的非常贫苦,确实很需要钱。)6.老王收钱时有什么反应是拿过钱就走了吗?还是怎么样?(他压着嗓子悄悄问:“你还有钱吗?”)
11 *台阶 李森祥
我看到过一个优秀板书,就是画台阶,然后写父亲的品质。
12 卖油翁 欧阳修
小组合作讨论:文中作者刻画了两个人物,你对谁印象最深刻?
一、陈尧咨
1、陈尧咨这个人物有何特点?(善射)
2、从哪看出陈尧咨善射?(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3、你能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陈尧謇擅长射箭,当时世上没有人能和他相比,他也凭着这点自夸
4、可以出陈尧咨是个什么样的人?(自视甚高) 5、那陈尧咨对待卖油翁的态度前后是否发生的变化?文中哪些词语表现了这些变化?(自矜忿然一一笑遣)
6、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陈尧咨对卖油翁前后的变化说明他已有所醒悟,知错能改)
二、卖油翁
1、卖油翁是在怎样场景中出现的?(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2、“睨”是否可以换成“盯”?(不能。“睨”字展示出了卖油翁满不在乎的情态,而盯字没有这个效果
3、哪句话表现了卖油翁从容自若的态度?(“以我酌油知之”)
4.为什么要详写卖油翁“酌油”这段文字?(为了刻画人物和表达中心的需要,详写卖油翁沥油技艺的高超,突出他以理服暴、以“酌油”技艺制胜对方的形象)
5、由此你能说说卖油翁是个怎么样的人呢?(不卑不亢、不急不躁、从容镇定的人)
6、分角色朗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