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就是需求,做产品要关注用户使用需求,做广告要了解观众视听需求,做下属要揣摩老板需求,而面对生活中我们遇到的实际问题,你能理解人们的需求吗。
前段时间与闺蜜吃饭,吃到一半气氛突然沉寂下来,然后她轻轻说,她爱人有外遇了。闺蜜在职场上雷厉风行,家庭生活中堪称贤妻良母,公婆孩子爱人都被她照顾得细致周到,行事果断却不失周到。这一次没想到在婚姻上遇到了挫折。
她也是个干净利落的人,当下告诉我她怎样与公婆谈解决方式,把第三者约出来,甚至让第三者家庭了解第三者的所作所为,现在事情算告一段落。
不过我关注的重点是:你跟爱人怎么和解的啊?
定规矩,讲道理,不能再犯。她说。
这有点像对你家孩子的方法啊?
说其他的没有用啊,不能离婚,我也懒得跟他吵。
那他有没有和你说原因呢?
唉,这样的事用问吗。而且问他什么也不说,说多了,自己跑卧室去了。
我在一边暗自着急,这对夫妻矛盾矛盾处理方式,男的逃避,女的掩饰。双方都没有抓到重点。闺蜜说,“这样的事还有什么原因啊。”显然,她虽然按照自己雷厉风行的作风把事情“解决”了。但她自己并没有真正面对这件事。
结婚一段时间后,爱人渐渐变成亲人,相处方式形成一种固有模式,这件事的处理上,两个人为了避免争吵,都选择压抑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想法,选择息事宁人,而问题发生的矛盾却一直存在着。第三者在这里只是引发矛盾的点,而真正的矛盾在需求上。两人都不知道如何去表达需求,不愿把自己真实的想法传达给爱人,也不愿意去了解对方的需求。从另一个角度思考,第三者的存在本身是不是填补了这种需求空缺呢。
我目前对婚姻幸福的解读是理解对方需求和直面自己的需求。
恋人变成夫妻后,我们把对于对方的注意力转移到生活琐事、工作孩子上,双方都觉得自己为这个家默默付出着,进而形成一种双方认可的习惯模式,你做你的,我做我的,我们都按照既定的轨迹运行这个家不会乱了就好,很多付出变成了应该这么做,这就导致我们很少会为对方的付出感到感激和认可。而现实情况是你的“应该”做了这么多,却不是对方需要的。显然对方的需要被忽视了。这件事上闺蜜并不知道事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这段关系中,闺蜜已经习惯了不断付出,习惯了两人以逃避来解决问题的方式。显然问题不仅仅出现在男人花心上,闺蜜对自己和爱人需求的忽视才是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表面的强势和忍让,更体现了她自己不敢表达感受和需求。